精神障碍患者的群体有多大?据统计,仅在上海,包括抑郁、焦虑等心里问题在内的患病率就高达16%,而在册的精神疾病患者也有11万之多。
作为全国第一个为精神卫生立法的城市,上海已经在立法层面尝试破解了精神障碍患者“回家难”的问题,那么,这一次,从家庭到社会的“最后一公里”,该如何打通呢?
LING咖啡,这家位于零陵路上的面包房,显得有些特殊。店内做着包装和导购的,大都是正在上海市精卫中心进行日间康复的学员。
34岁的马超在这家店里做了三年的导购,根据顾客的口味推荐可口的面包,包装,收银,马超的一举一动显得麻利又干练,很难想象,他是一个正在康复中的精神障碍患者。
十年前,因为不堪学业压力,他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最严重的时候,被害妄想如影随形,深信目之所及的每一个人都对自己不怀好意,他心魔的摧残下,马超不得已休学,只能通过不间断的药物治疗才能让自己回归暂时的平静。
三年前,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进行日渐康复的马超,幸运地获得了在附近面包房的这份实训岗位。他说,这让他在病情稳定后,第一次可以走出封闭的环境,和正常人一样交流相处,“主要这里有一个接触社会的机会,可以和正常人一起合作。因为我们这个病比较封闭,待在家里也没事做,我是比较珍惜这样的机会。”
从自我封闭到慢慢打开心结,马超是幸运的。三年以来,他已经能够很好控制自己的病情,没有再复发。
从2009年起,精神卫生中心尝试将零陵路上的店面廉价出租给便利店和面包房,作为交换条件,这里将腾出8个实训岗位机会,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真实的人际、竞争和社会环境。
然而七年时间过去,像这样的实训基地,在全市范围内,仍旧是屈指可数。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康复科主任潘桂花告诉记者,“如果每个街道都有像我们这样的比较规范的标准化的实训基地,那是够了,但是很难做到。我们这个地方就是起一个示范作用。”
缺口到底有多大呢?
按照流行病学统计,上海人口中,像精神分裂症这样重症精神疾病的患病率达1%,抑郁症达6%左右,如果再加上焦虑和其他心理、精神卫生问题,上海18岁以上人群中的精神和心理卫生问题总体患病率高达16%足有。而在重症精神疾病患者中,至少有三成以上是青壮年,当他们病情趋于稳定,准备重返社会时,往往格外艰难。
上海市疾控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分中心常务副主任蔡军道出了其中的缘由,“整体社会对精神疾病这样一类人群可能存在一定的歧视,对它一个疾病可能了解不是很多,所以对这一类的病人有一定的恐惧感,所以反过来也导致很多的患者家属也就不想暴露自己真实的病情。”
48岁的张勇原本有段幸福的婚姻,之后儿子出生,养家糊口的压力也倍增。最忙碌的时候,张勇一天要打多份工,夫妻聚少离多,感情破裂,压抑在体内的心魔也随之爆发。2010年,康复出院的赵强四处求职,四处碰壁,因为一旦去了用人单位,身份证和医保卡一拉,他的过去一目了然。
无奈之下,他想到了用低保来伪装自己,“尽量用人单位我不让他们交金。我就说我享受低保,我不想放弃低保这一块,就签离退休合同,就这个合同,这个也可以的。只要自己承认我不要你们加金,或者写保证书也可以。”
工作无着的时候,张勇每天会去家附近的徐汇区凌云街道“阳光心园”。2009年至今,上海已设立213家“阳光心园”,几乎覆盖每个街道,专门为慢性稳定期精神障碍人士提供日间康复与职业训练。但是阳光心园内封闭的环境、单一的交流对象,毕竟无法比拟真实的社会环境,距离他们真正回归社会、自食其力尚有距离。
徐汇区凌云街道阳光心园管理人员朱学智的心中也是不解,“为什么我们这里培训了以后,他们这些人还不能够真正回归社会?这个也有手段能力方方面面造成的,也有可能社会对他们的歧视也是相当重要的。”
而在精神障碍患者回归社会方面,全市层面,目前来说更多的大概主要是由我们卫生和残联共同在推动的这样一个职业的康复训练,参与的部门相对比较少,造成提供的岗位肯定是杯水车薪。
“现在我们希望逐步把这样一块工作到社会当中去推动,希望有更多社会企业的爱心人士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些训练的岗位,接受我们上海更多的精神障碍患者参加职业康复和职业培训。”蔡军说。
从社区到社会的“最后一公里”,该如何打通呢?今年十月,上海市精卫中心联手21家企业,共同成立精神障碍者职业康复实训基地。在我们拍摄期间,张勇也参加了面试,最后幸运地获得了一家厨卫公司的实训机会。
这是张勇第一次在卸下伪装,与企业开诚布公的情况下,第一次“求职成功”,因此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因为他知道我们是这个情况还录用我们,还能理解我们,做我们心理的减压,给我们定下将来工作的规划,我感觉真的很感激很感激。以后的工作我就心里面没有任何压力,我可以完全放开来做自己想做的业务。”
而作为张勇的新老板,刘芳也希望更多的企业能够消除偏见,正视精神障碍患者,“当然是人都有顾虑的,担心说它是不是会对团队的人员有影响。但现在自己了解下来,我更多的顾虑是担心他们有心理压力。我相信接下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去认识到这个事情,用不带有色眼光的眼睛去看他们,我相信他们这条路会越走越宽的。”
而在蔡军看来,虽然21家爱心企业在庞大的精神疾病患者群体面前显得杯水车薪,虽然社会观念一时无法扭转,但他更看重破题的意义。谁说好的开始不是成功的一半呢?
“我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相信我们上海的精神障碍职业康复之路会慢慢走得更加地顺畅!”
(应被访者要求,马超、张勇均为化名)
(编辑:孙燕)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