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圆满落幕。历经十天的奋勇拼搏,上海代表团取得71金44银28铜的骄人成绩,总奖牌数143,金牌、奖牌、总分三大榜单全面领先。男排卫冕三连冠,跳绳四破世界记录,游泳赛场上更是以压倒性的优势夺得41金。这些上海"小囡"是如何做到的?他们成功的背后有哪些秘诀?
几天前,带队30多年的市北中学男排教练钱粮钢和队员们从青岛带回了这个沉甸甸的奖杯,教练说:“青岛的这个比赛奖杯,是我们可爱的队员,送给我退休的最好礼物。”
三连冠的背后,钱教练坦言,这次卫冕太不容易。疫情原因,比赛推迟,部分主力队员因超龄离队,一些关键位置的队员在六月下旬仍在冲刺学业考试,最终的磨合时间只有短短十来天。
市北中学男排队员徐林风称:“我们都知道这次学运会之旅特别艰难,所以我们要更加勇敢去拼。”
青岛夺冠回来以后,队员们又投入到日常训练当中。与他们一起训练的,还有大约40名不同年级的队员,最小的才四年级。从小学起,孩子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各类体育项目。
就像市北中学男排队员王颢喆亲口说的那样,“自己喜欢的话,才能把这件事做得更好”。
而在此次运动会上一举打破世界纪录,跳出了"中国新速度"的宝山高境三中初三学生黄俊凯、姜大礼和许东平,对跳绳的兴趣,也是从一年级的体育课萌芽的。跳绳选手黄俊凯是小学二年级接触跳绳的,当时没见过觉得挺好玩的,就当作兴趣爱好去试试。
在黄俊凯的母校,高境科创实验小学,"无影手"、"无影脚"们正在茁壮成长校方介绍,利用体育课、大课间休息等时间,对跳绳有兴趣的孩子,可以尽情跳跃。
宝山区高境科创实验小学校长支乔表示:“保证课时的同时,保证跳绳的时间,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这是一种体育精神。”
这些年来,从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逐步升级到高中的专项化、大学的个性化,做大基数的同时,上海的体育课程改革更讲究循序渐进、梯度建设。
位于上海交大的致远游泳馆,曾是上海代表团游泳项目的集训场地,正是从这里走出的"上海小囡",在全国学运会的游泳赛场上,拿下41金。“上海速度”惊艳全国的背后,专业化的赛训团队必不可少。不少世界冠军,应邀成为教练。
与专业的运动员不同,这些大学生运动员,既要保证高水平的竞技状态,又不能落下课业,如何兼顾呢?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党总支书记顾建平说:“我们还组建了课外辅导班,同学们是相互学习,我们也会邀请老师来进行专门的个性化培养。”
刚刚获得羽毛球大学组男子单打冠军的高渐宽,既是赛场上的"小林丹",也是经管学院的"尖子生",他认为作为运动员需要具备的毅力和意志品质他在学习上也能用得到,并且不会怕枯燥和累。
而突破性打进CUBA八强的男篮队员们,既可霸气灌篮,也能享受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体育不只是竞技夺牌,体育更是一种精神品格,下一步,市教委还将进一步增强"体教融合",让更多孩子能够享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说:“体育和我们整个城市的精神风貌是直接有关的,孩子在体育当中形成的拼搏精神,还有规则意识特别是团队合作意识是其他学科很难替代的。”
的确,体育不仅仅是竞技,让更多的孩子能在运动中享受乐趣,让运动成为陪伴其终身的习惯,才是上海体育魔法背后的真谛。因为身心健康成长的孩子,才是城市未来的希望。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朱齐越 戴晶磊 朱玫 李函钢 摄像:林羡德 汪鑫 李晞 编辑:陶亦益)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