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船舶市场格局中,中国已多年蝉联第一。世界上每两艘船完工,就有一艘是中国制造。
从“找米下锅”,到“推船下海”,再到“扬帆远洋”,中国船舶工业凭什么后来居上?从小船到大船,再到集齐“三颗明珠”,我们的造船业,还有哪些必须啃下的“硬骨头”?在长兴岛这座全球最繁忙的造船岛上,我们来寻找答案。
停止接单,“百年船厂”为何放手一搏?
当记者来到长兴岛上的江南造船厂时,这里正在忙着生产年底前要交付的新船。江南造船的前身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它有着15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民族工业的发祥地。
10多年前,他们建造的“中国江南型”巴拿马散货船曾是中国第一个在国际租船市场挂牌交易的知名品牌。
而正当散货船行情兴旺时,江南造船却作出了一个当时令人颇有些意外的决定,暂停承接散货船新订单。
江南造船VLEC项目副总工艺师周清华告诉记者,当时建造过程中一直使用其他国家的技术,付出高额专利费的同时,一旦出现零部件断供,维修更换成本高昂。由此,船厂下定决心转型,选择了当时最具有市场潜力的一种船型:超大型乙烷运输船,进行技术攻关。
没有学习样本,一切从零开始。设计一艘新船,仅一个分系统就要设计30多种方案,计算100多个模型,而想要研制出全球领先的超大型乙烷运输船,分系统就有100多个。研制队伍用了整整8年时间,攻破上百项技术难关,终于造出了具有完整知识产权的B型舱超大型乙烷运输船,申报60余项专利。如今,这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大型乙烷运输船已经交付了7艘,总价超过10亿美元,全球订单份额占比83%。
尽管还在国庆假期里,周清华早早地就回到了“造船岛”上,放心不下的是他们正在研发的下一代国产铝合金材料。对比之前舱体应用的五镍钢,新材料更耐低温、应用范围更广、运载量更大,优势明显。可使船厂的B型舱围护系统谱系化,覆盖整个液化气船系列。
周清华告诉记者,未来铝罐本身的材质是国产化的,焊材也在国产化,整个液罐的系统国产化率可达90%。
从30%到75%,LNG船国产化率“大步飞奔”
在“造船岛”上,沪东中华和江南造船毗邻而居。他们的拳头产品是LNG运输船。一艘LNG船由上百万个零部件组成,在过去,大多数的配套设施设备都得从国外进口,价格昂贵不说,一个零部件损坏就需要等几个星期才能收到补货。
中国造船业想要安全发展,唯一的出路就是搭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
2012年,沪东中华开启了自己的供应链本土化征程,不过,当时整个中国能为LNG运输船提供配套产品的企业只有65家。殷瓦钢,因其在极低温环境下仍能保持尺寸稳定性,是制造LNG运输船内部储罐的最佳材料。
但就材料性质而言,殷瓦钢极为娇贵,若是被徒手触碰了一下,在24小时内就会锈穿,接触到水和油,8小时内便会生锈至整张钢板报废,此前作为进口材料,更换维修成本极高。此前,全球仅有法国一家钢厂能生产出厚度仅0.7毫米的殷瓦钢,一艘耗费约2亿美金的LNG运输船,专利费就要上千万美金。
沪东中华联手当时的宝钢,开展技术协同攻关,历时数年,正式成为世界第二家获官方认可的制造商,今年船厂将首次实船应用国产殷瓦钢。沪东中华东欣软件执行董事苏华德告诉记者,从工业设计到生产建造,如今船厂正通过自研设计软件打通全数字化产业链,目前进度已来到90%以上。
随着产业链上下游不断共同发力,大型高端船舶的核心技术正在被接连攻克。沪东中华科技委主任金燕子表示,2008年船厂建造交付的第一艘14.7万大型LNG船“大鹏昊”,当时国产化配套率还不足30%,如今已经提升到目前的75%左右。
如今,打开LNG船的“产业链地图”,135家配套企业分布在10个省份,主要在长三角地区聚集,上海、江苏占了117家。
目标80%!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国产化率稳步提升
全程参与首艘国产大邮轮爱达·魔都号建造的韦胜圣,如今站在二号船的中庭位置,依旧激动不已。他告诉记者,有了数字化手段的加持,第二次“玩”2500万个零件的“拼装游戏”,从容了不少。只需要一台IPAD,工作人员在自动生成图纸的帮助下,每天具体的工作细节与流程也一目了然。同时,5G通信技术、AR增强现实等新技术,也被应用于邮轮的质检过程,打破了时空限制,还能协助工程师开展危险、狭小空间内的质量检验。
中国船舶外高桥造船总经理陈刚表示,邮轮这一复杂工程,工程物料巨大,必然要在数字化、信息化方面,做更多的文章,才能去支撑这一复杂工程的推进。由简入难、循序渐进,国产大型邮轮的批量化建造时代已初见雏形。从建造情况看,尽管2号船更大,但目标总建造工时较首艘减少20%,并且人工和项目管理方面的成本预计也将降低20%左右。
陈刚告诉记者,结合目前国内材料和设备端的发展现状,船厂初步拟定了从首制船30%国产化率,到未来10年之后80%的路线图。目标先从机电设备、轻量化材料、防火工程等国内配套企业比较拿手的领域去逐一突破。业内曾做过统计,以邮轮为例,建造端1元的投资,可以带动产业链14元的产出,以及成千上万的就业机会。
在上海海事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曾骥看来,只有在设计、建造、供应链方面都在国内都有足够的配套实力,我国船厂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才能更进一步,真正迈向世界“造船强国”之列。
编辑: | 王骋 |
责编: | 秦扬轲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