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是国家“一五”期间布局建设的十大煤炭工业基地之一,是宁夏工业的摇篮。建市50多年来,在煤炭基地和三线建设过程中,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万名建设者汇聚于此,把昔日戈壁滩上的边陲小镇建设成了一个新型工业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铸就了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城市品格。
生于1951的李希强老人,从1970年到石嘴山市参加工作至今,亲身经历见证了这里的变迁,他珍藏的一张张老照片,揭开了一个个尘封的故事,向人们讲述着这座城市发展、奋斗历程。
墙上挂着1978年全国煤炭工业战线劳动模范的合影。
近日,记者走进李希强位于大武口区煤苑小区的家中,客厅墙上挂着一张拍摄于1978年的全国煤炭工业学大庆赶开滦群英大会合影留念照片格外醒目。此次会议上,李希强被授予“全国煤炭工业战线劳动模范”光荣称号,而在这之前,李希强曾作为宁夏银北地区第一位工人代表参加了党的十一大,受到了当时华国锋主席的接见。看着这张照片,李希强回忆起他的往昔岁月,感慨万分。“去趟北京真的不容易,先从矿上坐帆布篷的吉普车走两三个小时到银川,再从银川坐绿皮火车去北京,穿的布鞋还是破的。”李希强告诉记者,1970年,19岁的他从阿拉善左旗来到石炭井一矿,成为一名煤矿工人,由于当时条件艰苦,工人们从作业的地方到职工食堂吃饭,都要翻过一座大山,走上好几里路才行。
除了交通不便,工人的住宿条件也十分恶劣。李希强回忆道,“睡的是土窑洞,晚上没有电,井上井下只有一套衣服,结束井下作业后,我们到地面上,就把沾满煤渣的外衣脱了,穿着里面的一件单衣回去休息。”李希强说,当时跟他一同去矿区工作的青年,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走了一大半。除此之外,当时的生产条件也十分落后,井下作业绝大部分工作依靠人拉肩扛手工完成。
“艰苦的环境造就了我们那一代人勤恳奋斗的干劲。”李希强指着另一张照片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全面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石炭井矿区经过矿区建设者的奉献劳作,昔日“风吹石头跑,遍地不长草”的荒凉之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李希强介绍的这张照片拍摄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照片里是在昔日土坯窑洞的旧址上,建成的正规化家属住宅楼群。“煤炭工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交通、建筑、食品等行业的崛起和发展。”在这期间,煤炭生产从人工往井上背煤,到有了风钻、小绞车、卷扬机等设备,井下用的木支架,发展成铁支架、液压支架、综采设备等先进的生产工具。李希强见证了矿区第一座职工宿舍楼的落成,第一个职工洗衣间,最大的职工食堂、学校、医院的相继建设,特别是普及湿式凿岩,有效控制尘肺病的发生,对于煤矿工人而言则是国家对他们身体健康的重视。
矿区的发展,投射在个人身上就是家庭生活的变化。“我的月工资从40元涨到现在3000多元,平房换成了如今的小二楼,60年间,我的生活条件在逐步提高。”李希强说,还记得2001年他刚从石炭井搬到大武口区时,住所周围都是农田和荒地,如今这些景象一去不复返,随之而来的是宽阔的马路,连排的高楼和灯火通明的街区,特别是文明城市的创建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建设,让他舍不得离开这里。
“曾经大风一刮,奇石山上灰吹的满天都是,就像两只黑熊一样,张牙舞爪,大风过后到处是垃圾,通过多年治理,这里碧水蓝天,绿树成荫,成了大武口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过去,我们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环境。”李希强说,自从退休后,他经常围着星海湖晨练,闲暇时带着孙女去奇石山感受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为新时代描绘了宏伟蓝图,石嘴山市委、市政府将“生态立市”作为第一战略,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生态转型,积极修复和改善生态面貌,煤矸石山和粉煤灰山,这两个污染源被覆土绿化、置石造景,变身为“华夏奇石山”,成为石嘴山市一道亮丽的地标性建筑。经过不懈努力,石嘴山市先后建成公园26座,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2.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3.27平方米。通过无人机从空中俯视,星海湖波光浩渺,把城区揽入怀中,水系连通,穿城而入;星罗棋布的公园内,小桥流水、曲径通幽,情趣傲然。石嘴山市先后斩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10多项“国字号”荣誉。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