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环抱,绿水流翠;木楼相依,万瓦如鳞。
这里是“精准扶贫”首倡地,被视为中国脱贫攻坚的“地标”。
住在这里的苗族老人龙德成不用公历纪年,但有一个年份,她张口就能说出来——2013年。
那一年,十八洞开,风起苗寨。一场精准扶贫的波澜大幕从这里开启。
那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不远千里来到美丽的湖南湘西十八洞村。在龙德成家院子里的晒谷场上,面对围坐在身边的父老乡亲,总书记首次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从此,十八洞村按下了发展“快进键”,犹如凤凰涅槃。
穷,就从根上拔。
过去的十八洞村贫穷落后,“山沟两岔穷疙瘩,每天红薯苞谷粑。要想吃顿大米饭,除非生病有娃娃。”村民们为了讨生活,大多选择外出打工,龙先兰就是其中之一。
2014年初,花垣县委派出的扶贫工作队到了十八洞村,为村民们量身定做了扶贫方案。村民龙先兰开始尝试养蜂、割蜜,第一年就收入5000多元。
有了一技之长和收入,也就有了娶媳妇的底气。2017年1月,龙先兰迎娶了心上人。
五个多月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时,欣慰地提到这个细节:“2013年我到过的湖南湘西州十八洞村,3年多时间摘掉了贫穷帽子,实现了全部脱贫,当年的40个光棍已有一半成了家,而且新娘都是外村人。”
“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哪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大家都要过上全面小康的生活。”
“一个也不能少”,六个字道出共享理念的真谛。
共享理念的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足迹遍及雪域高原、天山南北、西南边陲……
12-27,习近平主席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主旨演讲中表示,我们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共享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就业、增收、社保、医疗、教育等方方面面。
发展产业是稳定脱贫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促进就地就近就业的长远之计。据国务院扶贫办统计,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90%以上得到了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支持,三分之二以上主要靠外出务工和产业脱贫。
易地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国家发展改革委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累计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266万余套,实现搬迁入住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47万人,搬迁入住率达99%。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5年来,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成效显著。中西部22个省区市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4.26万亿元,生态扶贫带动300万贫困人口脱贫。随着森林旅游、休闲康养等新兴绿色产业日渐兴旺,绿水青山正在变成老百姓口袋里的金山银山。
“扶贫先扶智,要更加注重教育脱贫,着力解决教育资源均等化问题,不能让贫困人口的子女输在起跑线上,要阻断贫困代际传递。”2019年底,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人数已由台账建立之初的29万减少至2.3万,其中建档立卡家庭贫困学生人数由15万减少至0.6万。
实施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减轻贫困人员参保缴费负担、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脱贫攻坚……民政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底,全国共有185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或特困救助供养,其中1693万人已顺利脱贫。
“面对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和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人民”二字,在习近平总书记心里分量最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他无数次强调,我们伟大的发展成就由人民创造,应该由人民共享。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发展才是社会主义,发展必须致力于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