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下午,上海将防疫重点国家增加到了24个,距离上次扩容名单仅过去两天。而就在几天前,为了将病毒从境外输入的风险降到最低,上海16区紧急协调人员和场地,建立起了区级留验点,要求过去14天里在重点国家有旅居史的旅客在这些点位接受检测后,方能进行集中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而看看新闻Knews记者也在杨浦区留验点,对这支紧急集结的队伍进行了两天一夜跟拍。白天是转运高峰,晚上是接待检测高峰,这些灯火通明、彻夜不息的留验点成了目前上海最最忙碌的地方!不眠不休、压力山大,但每位工作人员的内心都回响着一个声音:守好这里,就是守好上海。
14:00 临时集结号响起
上海发布消息,在抵沪前14天内有重点国家旅居史的中外人员,在到上海后,会被分流转运到各区留验点接受检测,并一律实施居家或集中隔离健康观察14天。消息一公布,各区紧急抽调人手、协调场地。
杨浦区紧急征用了区域内一家远离居民区的经济性酒店,没有地毯、也没有集中空调,尽最大可能避免交叉感染带来的风险。
与此同时,从全区各个机关部门紧急抽调出的50余名工作人员也在下午两点集结完毕,从流程消化、到编配分组、再到防护措施的学习……通知来得太突然,有些人来不及脱下工作服就匆匆赶来,但即便如此,大部分人还是大包小包,有备而来。留验二组的徐吉奇,包里随时备足手套眼罩等防护设备,整戈待旦的他说,这是一个多月基层防控之下的惯性使然。
而一旁的留验一组,则在消化最新流程;“没有小语种翻译怎么办?”、“入住费用谁来承担?”,组长胡如兵抓着防控小组负责人,连连发问。争分夺秒可想而知,因为短短三小时后,他们就将作为首批工作人员,迅速投入“战斗”。
胡如兵带领的“五人小组”,职责相当于留验点的运转中枢,上连机场、下接社区,负责各种信息的有效对接、五名组员分别来自区府办、延吉街道、平凉路街道、城投、区图书馆、此前毫无交集的他们,究竟能否守好这第一班岗?
18:00 迅速进入新角色
再次见到组长胡如兵,他和组员们都已经隔离服眼罩全副武装起来。晚上六点,留验点正式“开张”。“大白们”还在临阵磨枪,大致流程可以反复演练,细节问题则必须在实战中完善优化。
刚上岗不久,一位重点国家返沪人员就到达了留验点。从信息登记到采集咽拭子、再到安排入住、护送进房,每个人都迅速进入新角色。
负责信息录入的陈玉洁来自平凉路街道,过去一个月,她的抗疫“战场”几经调整,从社区一线到浦东机场,这次又到了区里的留验点。虽然对机场衔接下来的信息登记工作驾轻就熟,但她的内心不免忐忑,因为感觉离前线更近了,“之前我们这个点没有核酸检验,现在这个点增加了核酸检验,心里面会有一些没底,之前登记好直接转运了”。
而当班组长胡如兵,则被迅速拉入了四个微信群,上连机场、下通社区,各种对接、各种协调。
晚上八点,留验点迎来了首波高峰,近十名入境人员,大都自欧美中转入沪,从飞行到入关,近20个小时的舟车劳顿,有的旅客不免失去耐性。
“下了飞机才有这个政策,不知道今天晚上还要在这里待一晚上,要知道我们就不回来了!”
“我们隔离的地方走过去才200米, 为什么一定要过来?”
“11个小时没吃没喝啦,可不可以帮我弄点吃的?”
理解他们的焦虑,工作人员一边宽慰着,另一边,或是帮忙搬运行李,或是递上一瓶水、一杯泡面,言谈间,我们才得知,原来胡如兵自己的儿子,作为交大的交流生,此刻正滞留法国,“票买到了,但是飞机飞不飞这是一个,第二个孩子出不出得来,所以也担心啊!”
刚刚安抚好一波旅客,另一边,工作组又要与卫生疾控部门商量好当天采样的截止时间,以确保结果能在天亮前出来,这样检测呈阴性的旅客第二天清晨就能离开。
留验点初期运转虽显匆忙,但总体有条不紊,直到晚上十点,突发不期而至……
22:00 留验点爆仓?!
到晚上十点交班之时,经留验一组登记在册的留观者已达22人,远超预期。然而此刻,出入境部门来报,还有近20人正在整装待发,两两相加四十,谁都不知道,这个承载量达45间房的留验点,今夜会不会爆仓?
胡如兵拉上即将接班的组长,还有入境对接人,现场协调,上报防控指挥小组,制定应急预案。好在有惊无险,最终,留验点当晚共迎来了36位留观人员,这天晚上总算平安度过。为了应对接下来还可能不断增加的旅客,第二天,两张救灾专用帐篷在门外空地上紧急搭建起来,大家打算先将酒店五楼医护人员工作区腾挪到这里,这样可以至少腾出十来间房间,与此同时,新的留验点还在考察寻找中,防患于未然。
次日16:00 手绘路线图
次日上岗,留验一组的转运小分队也正式运转。首单任务工作量可不小,夏逸东、刘宇负责把其中17位结果为阴性的旅客送回家 居家隔离,他们涉及12个地址,所属街道散落杨浦各个方位,而为了用最快的速度将他们安全送抵社区防控“四大神兽”手中,两个小伙子还特地手绘了一张地图,设计最佳转运路线。
可即便如此,当把所有17名旅客一一交接完毕,已是三小时以后,此时,夜幕早已降临。回程路上,刘宇不是摸着自己的肚子,过了饭点,前两天刚刚见好胃病又渐渐泛疼,不过这依然抵挡不了刷单成功之后的如释重负,而夏逸东则深信中国传统的“一回生两回熟”,他说,许多旅客,当初就是自己亲自把他们迎进了留验点,现在又可以把他们一一送回家,善始善终,这种感觉真不错。
次日22:00 留验点的“变”与“不变”
回到留验点,脱下厚重的防护服,摘掉布满雾气的眼罩,此时,留验证一组的各位才第一次看清了伙伴们略显陌生的真容,不过两天以来形成的默契,早已无需“面部认证”。
跟拍这支留验点小分队的两天,记者看到了许多“变”与“不变”。比如作为先遣部队,他们必须随时在摸索中“应变”,登记表格每隔几小时就会变动更新,从而优化流程再造稳固闭环。而恰恰是为了这些“变”,他们则必须顶着潮热不堪的防护设备,一如既往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每一名旅客。或许他们的工作就如同身上的这身防护服,虽然穿脱起来繁琐细致,但所有的“变”与“不变”,都是在等待真正脱下那一刻的酣畅淋漓。
晚上10点,第二个班头结束了,生怕影响家人,组员们全部选择外住酒店,令人诧异的是,回程大巴上,竟没有八小时防护服下的闷热疲惫,取而代之以激烈的讨论复盘,“今天哪里做得还不够好”、“下次转运认证上还可以更加迅速”……留验点的“新常态”正在这见缝插针的头脑风暴中慢慢形成,每位工作人员都在竭尽全力,用一次更比一次好的流程服务,织密上海的防护网络。
外防输入,口岸就是前线。而上海口岸的特殊规模和性质,又决定了其防控压力非常吃重。好在,前期积攒的防控经验,已经让各区工作人员适应了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工作方式。根据重点国家范围的不断扩大,他们也随时随地“应变”调整,千方百计优化流程,齐心协力结成了一个坚固的防控闭环。他们心里都知道,守好上海的大门,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守好了全国的大门。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戴晶磊 编辑:小真)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