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每年新发结核病案例89.5万,如果规范地治疗服药,治愈率可达90%。而每年新发的结核病案例中有7.3万是耐药性肺结核,治愈的几率只有百分之五十。这个在公众认识中好像已经消灭的疾病,依然是威胁人类生存的一大顽疾。
“请问湖南桃江的结核病疫情现在怎么样了?”
“结核病是否能够得到控制?”
“结核病的传染性如何?”
“结核病能够治得好吗?”
12-25,在湖南桃江县第四中学发现的肺结核疫情,已确诊病例29例。同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立即批示,责成当地核实情况,及时公开发布准确信息,全力以赴做好患病学生的治疗工作。
也是在这一天,在国家卫计委召开了一个名为“医疗创新与公共卫生发展研讨会”。看看新闻Knews记者参加了这个会议。会上的记者们急切地想知道桃江县结核病疫情的最新情况,不停发问。某种程度上,这些问题多少反映了公众目前对于结核病的认识存在空白。
参会的结核病医生黄麦玲,这天从距离北京城区二十多公里的北京胸科医院赶到了这里。她是唯一一个与会的一线结核病医生。记者的问题也逐渐从桃江县的疫情转移到了黄麦玲身上。结核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们现在的治疗手段能消灭它吗?面对这些常识性的问题,黄麦玲说出了一堆专业名词:MDRT、分子生物学检测、异烟肼、利福平 …… 很少人听得懂。
黄麦玲医生在接受采访
“消灭肺结核?现在好像还不能。我们已经有超过四十年没有新的治疗手段了。”
从中,能感到黄医生的尴尬与焦虑。
“你可以去看看我们那里的病人,有些孩子得了几年的肺结核了。就是治不好。”
“说实在的,结核病人很痛苦的,如果是耐药性肺结核,它的治愈率只有百分之五十啊!剩下那百分之五十,就真的没什么办法了。”
“他们长期服药,都有药物反应的,抑郁、反胃、恶心、肤色都会变化!关键是会受人歧视!”
结核病到底是怎样的疾病?现在的医治水平如何?从北京向东二十公里,看看新闻Knews记者跟随黄麦玲来到北京胸科医院。这是新中国第一所结核病防治的专科医院。据说,当年在选址时,是苏联专家从北京城往东开车走了二十多公里,选定了这个人烟稀少的地方。
在结核病的门诊,几乎所有人都带着口罩,像是如临大敌。初来乍到,你能感到一种紧张的气氛。黄麦玲一天要在这里呆7个小时,看近60位病人。这是她的日常。但在这些日常医生与病人的对话中,结核病人的艰难可见一斑:
一、
结核病人:我现在有传染性吗?
医生:现在没有,但是你需要休息。不要再上班了,你可以不上班吗?
结核病人:不行,在这里我不上班怎么活啊!
二、
结核病人:我现在能去看看我的孩子吗?
医生:不能。
结核病人:我实在太想她了,已经3个月没见到他了。
医生:你要为孩子着想,最好还是不要见了。
三、
结核病人家属:我家人是结核病,最近又查出来是白血病。快不行了,白血病来得很急。但是能治白血病的医院说不收。怎么办啊?
医生:他们不收,是因为结核病有传染性,他们真的不敢在一个无菌的病房收一个结核病人。太危险了。我们再想想办法!
这些对话,惊心动魄。但绝不是个案。在中国,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每年新发结核病案例89.5万,如果规范地治疗服药,治愈率可达90%。而每年新发的结核病案例中有7.3万是耐药性肺结核,治愈的几率只有百分之五十。这个在公众认识中好像已经消灭的疾病,依然是威胁人类生存的一大顽疾。
在结核菌面前,医生们是战士。但谁也难保,自己不会变成病人。比如黄麦玲。
黄麦玲医生
3年前,黄麦玲医生查出得了结核病。刚刚开始结核病医生生涯的黄麦玲觉得这是上天和她开的一个玩笑。
“我觉得不会是真的吧?这也太巧了吧。”
但接下来,她不得不面对现实:她需要将刚出生的孩子送回老家避免传染;她需要像她的病人那样长期坚持服药;她需要戴好口罩,避免传染他人,也是保护自己。
黄麦玲是幸运的,她的结核病很快治好了。
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医生是无能为力的。
“我的一个病人,脑结核,看了三年了,都没看好。”
“他的脑子里全是结核菌,很可怕的。但是真的很难去治疗。现在已经四十多年没有新的药物了。一耐药,就很麻烦了。”
医生到病人,病人到医生。角色的反转后,黄麦玲医生觉得,感同身受是结核病医生精进的良方。她更明白,在医学之外,结核病人还需安慰。
采访结束,黄麦玲给她的一位病人送了一张卡片,上面画了一个奥特曼。奥特曼是打怪兽的。
(看看新闻Knews记者:范士广 编辑:陈佳雯)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