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百年,同心同行,在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提出地,一位位统战人士亲历历史瞬间,弘扬大团结精神,书写着一个个有温度的统战故事。面对时代发展,如何进一步凝聚人力、汇聚力量、发挥作用,他们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本公众号推出“浦江同舟话团结”栏目,讲述统战人士在上海的经历和故事,展现上海丰厚的统战文化底蕴。
第2期,小舟请进民革党员、民革上海市委会祖国和平统一促进委员会顾问、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员李季平。
“我父亲是民革党员,我们家族有多位民革党员,他们的经历对我有很大帮助和教育。2002年我加入民革,在民革组织中受到了很多教育,我曾担任民革上海市委会委员、民革上海市委会祖国和平统一促进委员会副主任。”李季平说。
李季平出生于1963年,早期跟随父母,后回到上海跟随伯父生活。李季平的祖父是辛亥先贤李烈钧。李烈钧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在辛亥革命中参与策动海军起义,并率军光复安庆、支援武昌,为革命立下汗马功劳。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北伐中,他坚定追随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
为保家卫国,李烈钧送五子从军,其中三个儿子进入黄埔军校,一个儿子进入少年海军军官学校,一个儿子投笔从戎、上前线。“伯父们的命运由此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们都为国家而努力过,他们的努力是有结果的。如果没有他们这种革命、牺牲、奋斗精神,很难有我们的今天。”李季平说。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烈钧积极主张抗日,送五子从军。他给儿子们赠诗写道:“我送儿辈出乡关,杀尽倭寇方回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
据李季平介绍,他的父亲李赣骝是李烈钧的第十子。二伯父李赣驹、四伯父李赣骥都是黄埔军校第17期学员,二伯父曾任冯玉祥秘书,四伯父曾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的副官;五伯父李赣骅参加黄埔军校干训班,后派驻中国驻印度部队直属坦克营。此外,六姑父翁业宏是越南华侨,抗战爆发后进入黄埔军校第18期,毕业后参加中国远征军;八姑父杨西瀚曾就读于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响应知识青年从军,加入海军,赴英接受培训,并接收战舰,归国后被选派海军军官学校(海军航海科)军官班就读。
今年恰逢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李季平的三位伯父均毕业于黄埔军校,他从小就在伯父们那里听到不少抗战故事。四伯父曾和他讲起龙陵战役的情况。这场战役是整个滇西反攻战中耗时最长、规模最大、歼灭日军最多的要塞争夺战。当时,日军抵抗很顽强,中国军队伤亡很大,战事最吃紧的时候,司令部的炊事员、警卫员等几乎都编到前线去战斗,四伯父也向卫立煌报告要上前线去。
“伯父在战争年代不畏牺牲的精神,让我很敬佩。”在李季平看来,黄埔军校培养的军人首先要有革命的理想和意志,不同于之前的军人,他们是为了理想而战斗,忠诚爱国,不怕牺牲。
新中国成立后,各方面的人才紧缺,李季平的几位伯父面对国家需要,放弃了海外优厚的生活待遇,回到了祖国。“朱德写信给我奶奶,希望伯父们回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李季平说,从1950年底到1951年初,两位伯父分别从香港回到上海。此后,二伯父李赣驹长期在上海川沙法院工作,曾任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四伯父李赣骥在上海市商务部门工作。“任何时候,在爱国的大前提下,伯父们的选择都是一致的。”
近年来,李季平不断收集伯父们的信息,参与黄埔军校相关纪念、联谊活动。“我很愿意去收集这些资料,将追寻的历程与黄埔前辈的历史脉搏相结合,了解他们的历程,并把尽可能多的黄埔后人联系在一起。”
李季平透露,五伯父李赣骅晚年曾谈及人生愿望之一,就是看到海峡两岸早日统一。“黄埔百年,如今在台湾还有众多黄埔后人,他们的前辈都毕业于黄埔军校,两岸黄埔后人应该扩大交流,促进彼此心灵契合。”
作为辛亥后人、黄埔后人,李季平一直关注两岸交流,经常与台湾的黄埔后人开展交流,他认为两岸同胞彼此沟通,才能真正达成心灵契合。通过交流,他也参与到民革上海市委会关于陆配、台青、台商等群体发展问题,通过提案建议,推动解决问题,更好促进“两岸一家亲”。近期,李季平就准备把台胞来大陆遇到的一些问题写成建议上报。
今年是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作为上海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李季平认为,“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永远存在,黄埔精神是两岸同胞共同记忆的一部分,也是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共同愿景。今年6月,他还捐赠了1926年《晨报特刊》给辛亥革命纪念馆、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希望更多人了解历史。
谈及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弘扬大团结精神,李季平成为民革党员、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员后,对统战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他认为,统战工作的关键是发扬大团结精神,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无论对内对外都要产生影响,发挥作用。
“上海是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提出地,我觉得统一战线不仅仅是口号,而应该体现到实实在在的行动中去。”李季平表示,上海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改革先锋,更应该发扬好大团结精神,发挥引领作用,促进上海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发展。
与此同时,上海拥有一大批丰厚的与统战相关的旧址、故居等历史资源,新时代传承好统战文化正当其时,可以将更多人链接在一起,进而产生认同。他谈及,自己正着手编纂祖父李烈钧年谱,已多次赴台湾收集资料档案。
“百年来的中国近代史,波澜壮阔,很不容易。”李季平表示,应继承和发扬好黄埔精神,积极促进两岸交流,在前辈的指引下,共同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 | 蔡凌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