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护理员,作为保障民生服务的一支专业队伍,助推着上海养老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截至去年底,全市养老服务行业护理员超过6万人。本周,一个特殊的夏令营在上海开营,来自全国各地的150名小朋友相聚上海,而他们的家长,都是长期坚守在上海养老护理一线的护理员们。在这个夏令营里,小朋友们会有哪些独特的体验呢?
夏令营的孩子们,来到了上海市第一社会福利院,近距离地走进爸爸妈妈的工作场所,对他们来说是“人生初体验”。
戴上耳罩、眼罩以及负重沙包,孩子们现场体验了一下变“老”的感觉。“要感同身受去体会老人在日常生活中那种无助感,护理工作它是一个‘有温度’的工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来自河南的柴可馨今年14岁,她的妈妈袁红燕在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做了六年护理员,可馨常年和妈妈两地分离,只有暑假时,才能在上海短暂地团聚。袁红燕坦言:“他们平时对我也有抱怨的,也是觉得对孩子有一些亏欠,他们平时也会说,妈妈你跟着爷爷奶奶的时间比跟我们在一起的时间还长呢。”
袁红燕每天工作12小时,负责8个老人的日常起居,她也希望,让孩子能对她工作中的辛苦,多一些理解。“孩子平时就会感觉我很轻松的,妈妈你又没什么事,干一天歇一天的,但是我想今天应该有所体会了。”经过了这次夏令营,柴可馨开始理解自己的妈妈,觉得“妈妈挺厉害的,能照顾这一些年迈的老人,挺辛苦的,理解一些了。”
来自江苏盐城的郑汉在实训室里,学着妈妈的样子帮假人翻身拍背,每一个动作都小心翼翼。“感觉还是很难的,要注意不能拍出声音,会把老人拍疼的,不能拍重,要轻轻的。”郑汉妈妈对此表示:“对小孩来说也是一个成长,特别是关爱老人这一块,我觉得对小孩是最有帮助的。”
上海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副院长周丽坦言:“全社会对我们养老护理员的这个工作内容,并不是特别理解,除了生活护理,我们可能更多在精神照护上,也更注重专业性。”
而这些特殊的“小客人”,让养老院的爷爷奶奶们也很开心,老人们还主动教孩子们学起了上海话。院长沈健也坦言:“让他们以他们的父母为荣,这样养老的‘孝’的文化,能够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
除了了解爸爸妈妈的工作,夏令营还安排孩子们走进上海的百年学府,感受学术魅力。“在参观的时候听到刚刚那位先生说,不是杰出者才善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这句话我觉得会激励我继续去学习。”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希德书院院长卢宝荣指出:“通过对大学的访问,心中埋下一颗种子,萌发、生根、开花、结果,然后长成参天大树,其实这样的访问,温馨而温暖。”
主办方希望,通过守“沪”童心这样一个公益项目,能让这些孩子们更加理解父母,也能够拓宽人生的可能性。
上海波克公益基金会项目经理徐立瑶称:“希望他们可以去结合自己父母工作,去融入一些在这个生活中观察到的思考。”上海市儿童福利基金会秘书长张玲也表示:“希望这次夏令营,为孩子们的正向发展、个人成长、社会适应和文化认同方面,带来全面的支持和帮助,为构建温暖、包容、和谐、充满活力的城市共同贡献我们的力量。”
“小候鸟们”的夏令营很快会结束,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能给孩子们和家长,提供了一次在上海团聚的机会,也能让孩子们通过深入爸爸妈妈们的工作岗位,对养老护理员这份工作的辛苦,有更深一些的认识和理解。
编辑: | 尤颖慧 |
视频编辑: | 吕艳 |
摄像: | 车秉健 汪鑫 李刚 |
责编: | 李鹏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