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精神 特殊担当”——上海抗疫系列故事之六十七】
12-25,第111个国际护士节。
驻守上海新国博方舱医院的7个外省市援沪医疗队护理人员收到一份特殊礼物:“私人定制”手绘感谢信和一束向日葵——画面上,“大白”托起“小笼包”与“东方明珠”,那是上海及上海人民的像征,背面写着感谢与祝福。
12-25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说,上海10万余名护士、外省市援沪的1.6万余名护士,在抗击新冠疫情阻击战中发挥了生力军作用。
“他们既是妈妈、妻子和女儿,也是父亲、丈夫和儿子,舍小家、顾大家,不畏生死、白衣执甲冲锋在核酸采样、社区管控、新冠救治、日常医疗等抗疫防控的一线,彰显了大爱无疆、敬佑生命、甘于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职业精神……生动诠释和弘扬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五月遇见“天使白”。大江东工作室撷取他们的工作片断,致敬护士节。
新国博方舱:人文关怀温暖人心
上海新国博方舱医院有3500余名护理人员,来自各地医疗机构,占医疗队人员的78%。作为新国博方舱医院管理团队的仁济医院护理组,负责制度制定、护理质量把控、人力资源统筹、患者安全保障,以及与外省市医疗队的服务、保障、沟通、协调、关心关爱等。新国博方舱医院护理部主任、仁济医院护理部副主任陈敏介绍,10名护理管理团队从世博方舱转战新国博方舱。开舱首日,就从外省市医疗队收集待解决事宜清单27项,通宵达旦解决燃眉之急。护理部每周线上讨论,分享各医疗队管理经验和服务举措,优化规范流程。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方舱医院更如此。我们更多的是要做好服务,满足患者和感染者生活需求,做好人文关怀。”新国博方舱医院W1舱二区护理领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刘艳说。
在W1舱,年龄最大的93岁,最小的8岁,还有一些聋哑、智力障碍、认知障碍等特殊患者。“起初的确有些压力,我们增加了护理人员,提高了查房频率,随着沟通深入,让他们感受到湖北人民的热情,建立了充分信任。”刘艳说。
W1舱D3-37床是位聋哑人士,环境改变让他十分紧张。在救助站工作人员与湖北医疗队关怀帮助下,他逐渐恢复。每遇医务人员查房,总是激动地用手语比心、点赞。
圆圆的身子,头顶热气腾腾的瓦罐汤和南昌拌粉,身着青花瓷防护服……两个Q版江西“大白”卡通“洪洪”和“佑佑”是新国博N4舱区“网红”。江西援沪第二医疗队副队长、南昌大学二附院护理部副主任涂惠介绍,“N4 有亲子专区,小朋友刚来不适应,有些害怕,为了让他们放松,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江西医疗队成立绘画组,担任“小课堂”老师,在防护服上画卡通形象,手绘卡通便利贴作为孩子们的奖励,逐渐演变到创作Q版“大白”卡通,融入江西人文。
“来自全国援沪医疗队的护理人,始终在疫情防控最前沿。其不畏艰险、甘于奉献、勇于献身的精神风貌,在大上海保卫战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总指挥、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说。
瑞金医院:护士夫妇奋战一线
3月一个周日早上,刘佳整理好行装前往医院,至今已是第61天。作为瑞金医院首批出发的医疗队员,他在上海老年医学中心完成任务后再度“请战”到了质子院区。作为年资较高的手术室护士,他具备感染控制和质量控制的丰富经验,在舱内舱外两条线同时工作,还负责为大家保驾护航,每天忙个不停。
老年医学中心有几位来自法国、荷兰、乌克兰、波兰等国家的外籍患者,曾赴法交流的刘佳通过英语和法语交流,帮他们解决生活问题,也缓解了他们的焦虑。
瑞金医院质子中心院区收治了不少高龄患者。一位98岁失能老爷爷被救护车送来,刘佳毫不犹豫,上车背起老人,小心翼翼帮他坐上轮椅。每班护士都把老人当成亲爷爷般喂饭喝水换尿布。老人家一天天好起来,核酸转阴,大家都高兴极了。
刘佳的妻子沈怡娜,是瑞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护士,也一直驻守医院。疫情初始,血透成了难点,瑞金医院各方联络,设立普通血透室、应急血透室和阳性患者血透室,确保400多位患者无一掉队,还承接了嘉定北部院区部分血透病人的透析工作。分区设置给血透室护士们带来巨大的工作量,沈怡娜夜以继日,24小时守护,在岗时一刻不停地巡回检查机器,安抚病人,还积极与北部院区血透室联系,了解新承接的患者病情,和大家一起制作好病例资料,尽可能帮他们维持原有治疗方案,获得血透病人交口称赞。
两夫妇都在一线奋战,家里只有老人带着孩子。“每天我俩出舱,手机里满满都是来自院领导、工会和科室的嘘寒问暖。我们要把关爱传递给病患。我们自豪,能做治病救人的瑞金护理人。”刘佳说。
新华医院:连续当班悉心护理
疫情至今,新华医院发热门诊一直满负荷,接待了数千位患者,平均每天都有近40位确诊的新冠患者,最高时一天留观80位,除了常规诊治排查,重大抢救平均每天12-25次……
在防护服、N95口罩、隔离面屏、双层手套等专业防护下,护士们耗费大量体力与心力,“8小时汗水湿透衣服2次”是家常便饭,连续16小时、甚至24小时当班都不稀奇。发热门诊护士长韩聪曾连续工作13个日夜,3月总工作时长达400余小时。有位白血病、呼吸道感染合并压疮的92岁老人确诊阳性入院,因长期卧床、压疮创面大且深至骨,护士王萍和伤口门诊护士长立即着手悉心处理伤口并换药,家属颇为感动。
新华医院发热留观病房收治近30名确诊阳性患者,从出生仅40天的婴儿到年逾9旬的老人,从临产孕妇、胰腺大手术的术后病人,到需要时刻抢救的消化道出血患者……病种繁多、周转率快、工作量巨大,支援发热门诊的护士陈慧莉和同事们,除了医护工作,还要对病人进行生活、心理方面的照顾,烧水、倒茶、订餐、代缴费、拿快递、提行李……她一个半月没回家,懂事的女儿说:“妈妈,我又梦到你啦,梦里我和你一起打病毒怪兽,我和你一样厉害!”年迈的父母常说:“别担心家里,你安心上班,下班后多睡会儿。”
上海十院:年轻护士迎接挑战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急诊科杜云海护士长,面对近期每日平均700余人次的急诊护理,以及最高峰时单日超过100辆的120急救车,沉静的她不由感慨:“这是我工作33年以来,面对的最大挑战。”
为最大程度降低院感风险,日常护理和管理工作之余,杜云海还要仔细与职能部门不断梳理防控流程,从急诊楼B1层抢救室到5楼重症病房,从病人预检入口到员工三区两通道,每天来来回回巡查好几遍。她欣慰的是,护理团队年轻人成长很快。
366名护士组成的十院方舱护理团队,先后服务于新国际博览中心、吴淞邮轮港码头、罗泾京东、嘉定国际赛车场等方舱医院,收治了一批又一批感染者。
“我是党员、男护士,双重身份让我必须冲往一线。”苦活、累活、重活,00后范泽海主动担当,有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与自信。在宝山吴淞邮轮港码头方舱,他抽空带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我们设置了‘苗苗乐园’,希望小朋友们能感受到勇气和爱。”
也是2000年出生的护士王钰钦,出征前特意剪短长发,跟着前辈一遍遍复习穿脱防护服的关键点、默背舱内服务要点。完成新国博方舱第一阶段工作,她越来越有条不紊、信心十足。转战嘉定方舱,负责开舱第一次核酸采样,从当晚八点半开始,洗手、抬手、旋开盖子、采样、放拭子、拧紧盖子、放置标本……重复了几百次,7个多个小时,对体力是不小的考验,但听到轻轻一句“谢谢,辛苦啦”,她觉得一切付出都值了。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