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场馆,承担了游泳、跳水、花样游泳等水上比赛项目。而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它将承接冰壶和轮椅冰壶比赛项目。改造之后的“冰立方”都有哪些亮点?之前“水立方”的游泳池都去哪了?本期小记大毛看冬奥,带您走进国家游泳中心,去看看“水立方”如何摇身一变成为现在的“冰立方”。
“冰立方”是冬奥会历史上体量最大的冰壶场馆,也是世界唯一水上项目和冰上项目都能运行的双奥场馆。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第一个完工的改造场馆,“冰立方”在2019年12月就完成了赛道认证。
冰壶比赛场馆是在原来的游泳池上建设起来的,在冬奥场馆改造建设过程中,国家游泳中心创新性地实施了“水冰转换”的方案,成为世界上首个在游泳池上搭设冰壶赛道的冬奥场馆,“水立方”也由此实现了向“冰立方”的华丽转身。
要将50米长、25米宽、约3米深的泳池改造成冰壶场地,“水冰转换”的过程并非易事,改造最大的难点在于,要在保有“水立方”水上功能的基础上新增冰上功能,这就需要在泳池内搭建可转换钢结构,安装可拆装制冰系统,最终形成具有4条标准赛道的冰壶场地。钢结构的设计考量和安装精度堪称精密,它由2600根3米高、2米长的薄壁H型钢搭建而成,每根梁柱装有柱脚,每个连接点装有可拆卸高强度螺丝,确保钢架坚固结实。这种转换模式还实现了转换材料重复利用,大幅降低后期拆除改造成本。
国家游泳中心冰壶改造项目建筑负责人孙卫华告诉大毛,“水冰转换”要先把池子里的水放空,然后放上钢架,再在钢架上面平铺一层约10公分厚的混凝土板,“加起来有1000多块,这样就当于把池子从土建上填平,基础打好,最后的目标点就是要保证我们场地的安全可靠,它的共振、频率都要达到冬奥会冰壶比赛的标准。”
冰壶比赛的赛场环境要求是低温低湿,为了保证比赛用冰不融化,观赛群众不寒冷,改造后的场馆实现了智能升级,实行室内高大空间温度的分区调控,既满足了冰壶比赛环境的需要,又为观众营造了舒适的观赛环境。
在比赛的时候,赛道冰面的温度要达到-8.5℃,而在看台上,温度要达到12-25℃,温差相差25℃左右,这就需要用到一种蓝色的布袋传风系统,通过它可以源源不断地向外输送给冷风,来确保比赛的环境不受影响。
国家游泳中心总经理、场馆运行团队后勤副主任杨奇勇表示, 场地空气的相对湿度要控制在30%以下,“我们的智慧控制系统能够实时地监测场馆内的数据,能够自动地、有效率地指挥这些机器协同工作,最后达到一个制冰的环境。”
此外,“冰立方”还对无障碍设施进行了改造提升,包括无障碍坡道、低位服务台、语音提示系统等,满足冬残奥会比赛运行需求。赛后,国家游泳中心将在游泳季和冰上季之间不断切换,春夏秋三个季节将成为“水立方”,用于水上运动;冬季则变身为“冰立方”,用于开展冰上运动,成为奥运场馆可持续利用的典范。
(看看新闻Knesw记者:毛睿 李柏林 编辑:老徐)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