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区地处上海市中心城区,历史底蕴深厚,人文荟萃,这里有一条有着上海第一花园马路之称的新华路,还有两片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近年来,社区建成度高、老旧住房占比大的新华,一直在用“花园”的概念来营造人民城市的街区,通过居民的自治共治使得这条街区林荫蔽日,芬芳吐翠,漫步其中,怡然自得.
在“第一花园马路”新华路上感受文艺范,在美食云集的定西路上体味烟火气,在林荫蔽日的华山绿地闲庭信步,在“社区客厅”幸福里逛逛书店,在网红地标上生新所喝杯咖啡……在新华路街道,随手画个圈,就是市民心目中理想的社区生活。
这个上海率先开展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试点的地区,15分钟圈出的幸福生活,背后的密码是什么呢?
翻开这本《新华录》,秋霞阁菜包,西法华菜场,新华路的咖啡店或是定西路的烤串,这些小日常,串起了新华社区的日与夜,而作者都是生活、工作在这里的新华人。杂志主创金静,则是一家诞生在新华社区的社会组织的创始人。最近,以“生活是个圈”为主题的《新华录》特刊很快就要出刊了,围绕社区生活圈的幸福感,编辑部特地开了场试读会。金静介绍:“我们做的事情一直是陪伴着这个社区,一起去做一些创造性的事情,有越来越多的人在为新华积累养分,就像这个马爷爷浇花一样”。
金静特别介绍的马爷爷,今年已经87岁了,生活在有着百年历史的外国弄堂。马蹄形的弄堂由新华路211弄和329弄构成,因29幢多国风格的花园住宅得名。不过,由于弄堂内同时存在售后公房、商品房、老洋房、历史保护建筑等多种房屋属性,长期面临管理难题。去年底,居委会联通大鱼社区营造发展中心,组织了多场共创工作坊,成立了由街道、社会组织和居民共同构成的共治委员会,下设自治小组内还细分为绿化、停车等不同小版块,一向喜爱花花草草的马爷爷成为绿化小组长,自告奋勇在家门口改造出一个迷你花园。
外国弄堂自治小组成立后,每日巡逻,每周例会,共治委员会则定期根据居民提出的问题召开协调会。如何把马爷爷的小花园迭代成大家的小花园,甚至成为像秋霞阁包子这样的新华IP,成为今年自治小组的议题之一。参与设计马爷爷花园的何嘉分享了自己的初衷:“我们希望马爷爷的花园能够支持他把这个花园真的变成,能够休憩的更公共的空间”
一年来,除了马爷爷的花园,弄堂里的微更新改造还包括在地面上划归出55个自带地磁的停车位,在8栋老洋房安装了15个烟雾报警器,在弄堂口安装了富有艺术感的弄堂路牌。这是新华街道多方参与社区建设的结晶,也是大家共同打造美好家园的见证。共创、共治、共享。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社区的建设当中,这里成为一个有故事,有人情味,有共享精神的街区。
(看看新闻Knews记者:赵一凡 编辑:沈佩佩)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