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曹县大集镇,农田包围之下,它就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乡村,却频繁以“淘宝小镇”为标签占据新闻报道的“c位”,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时刻捕捉着来自市场的机遇。
如今,汉服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大集镇的男女老少全员上阵,第一时间化身“追风者”。村子里,有人卖汉服布料、有人开绣花厂、还有人卖汉服,其中包括宠物汉服。
村子里谁家卖汉服,街坊邻里都知道,但谁家卖得好,村民们的消息就未必灵通了。这里生意做得好的老板,往往“闷声发大财”。
在外观平常的二层小楼里,25岁的王北战就带领上至82岁奶奶,下至17岁表弟,全家总动员投入到汉服生产中。从小到大,王北战的梦想就是做养殖,他也没想到,如今,比养殖更吸引他的是汉服。
每天早上八点,王北战的妻子、爸妈、奶奶、表弟,都会在这间迷你厂房相聚,围绕着“汉服”各司其职。每天忙着缝扣子的奶奶,不知道自己手里的衣服是汉服,她只知道孙子卖衣服卖得相当不错。每天在仓库里忙着发货的小表弟也有一家汉服网店,想到自己店铺每天个位数的订单量,表哥却有日均三四百单的发货量,17岁的小表弟满眼是羡慕。
生意红火,一间长40米、原本用来养鸡的禽舍,也被王北战改造成了汉服仓库。利用自家院子,集合家人和亲戚的力量,分工协作,大批量生产。这是曹县汉服产业最典型的生产模式。
在曹县,经电商渠道卖出的汉服产品已经占据全国汉服线上销售额的三分之一。每天下午5点,各式各样的汉服就从这里奔向全国各地的买家。
来自淘宝的数据显示,过去3年,天猫的汉服品类销售额增长超过6倍。仅2020年上半年,在天猫购买汉服的消费者就达到2000万人,汉服已经形成了一个超过20亿元规模的市场,而且每年保持着近150%的高速增长。
低价的曹县汉服,无疑是汉服普及的推动者,但是蓬勃发展的背后,网络上指责他们山寨的诟病也扑面而来。
“这里是中国最大的汉服生产基地。”
“三哥给你们全套47米(元)包邮到家,这是过年了,送个大福利。”
“个子不够用鞋凑,三哥这里还有鞋子,增高加棉,重工刺绣。”
这位给汉服带货的主播叫王逢青,外号“三哥”。与在汉服行业闯荡4年的品牌卖家王北战相比,王逢青算是个“萌新”。他做过保安、学过法律、还在砖场搬过砖,如今转行做汉服。 “我要让每个人都穿得起汉服。”说到这个目标,王逢青的态度非常坚定。
直播间里,只需几十元,网友就能买走一整套汉服。每天直播4个小时,王逢青也能获得两到三千元的销售额。他所售卖的这些低价汉服,来源多是一些因抄袭滞销的山寨产品。
“原创汉服价格高昂,好多人喜欢穿不上怎么办?”王逢青认为自己售卖的低价汉服才能帮消费者排忧解难。他的逻辑看似是在替消费者着想,其实是为销售山寨汉服找了个借口。模仿最热门的款式,以低价获取市场也是当地一些小作坊售卖汉服的起步之道。在曹县,曾有不少汉服商家因抄袭被同行起诉。付出惨痛代价。一家汉服绣花厂的老板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以前做山寨的汉服,总被投诉,生意不仅难做,自己心里也不安。
付出惨痛代价后,曹县的很多汉服品牌开始注重自己的设计与原创。以学生为主要销售目标,让顾客用低于300元的价格获得一套做工精细,原创图案、品质上乘的汉服,这是王北战的销售策略。
王北战的原创并不是自己设计,初中毕业的他也不会使用设计软件,但他有自己的办法——高价买断别人设计图的版权,然后生产出样衣。王北战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购买设计图的费用,从三千到一万不止,还有更高,但他觉得这笔钱花得值,在他看来,做原创走的路才会更长。
汉服的春风拂过田野,有心的村民总能第一时间化身“追风者”,或许他们对风向的判断有所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切身体会到了这股春风的暖意。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李珂 李维潇 编辑 沈佩佩)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