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听着歌儿,把这文章给看了。
十三幺最近被强烈“安利”了一部电影——《驴得水》,刚开始觉得名字忒土了点。但是,从事电影发行工作的朋友发微信告诉我这部电影直逼《让子弹飞》,不看后悔。于是,十三幺辗转找来了导演聊聊,结果没想到导演居然是上海人,缘分!
导演周申说,故事原本只是一个笑谈,平日里吃饭酒局里听见的一则趣闻。仔细去考量这话也是,偶尔身边亦会出现类似于谎报名头的事。周申的原话是这样的:“得到故事的源头,其实2009年我听一个朋友聊起来一个趣谈。他在甘肃支教,有一个趣谈,一个民办学校缺水,于是乎,虚报了一个老师。领一份空饷,来养这头驴。”细心的周申将故事转述给了自己的同学、同行、同事刘露,“当时,我们所经历的生活,正好有特别多想要表达的东西,但是我们又没有找到一个篮子,可以把这个东西装进去。结果我听到了这么一个很有趣的谎言,其实当时觉得这个谎言很好。”
这是导演,导演还是很帅的。
追溯到的到故事的源头,那就是2009年,六七年前了。“最早就是一个电影的大纲。我跟刘露09年的时候讨论这个事情。2010年我们就把它写成了电影大纲,我们就想推进把它拍成电影。但是,遇到了非常多的阻力和困难。我们想按照我们的艺术标准来拍这部电影。但是,遇到了很多困难。又不想妥协,又不想原地踏步,所以,后来我们决定先做一个话剧吧,好歹先立起来。结果没想到,话剧就火了,我们就更主动权来做这个事情了。”周申说,《驴得水》从话剧而来,转为电影,更应该表述为“话剧是电影的试水”,而导演周申、刘露都是中央戏剧学院的老师学生,因而话剧资源得天独厚。
导演:刘露
让我来“睡服”你!
《驴得水》的故事是这样的:一群“品行不端”却怀揣教育梦想的大学教师,从大城市来到偏远乡村开办了一所小学校。学校待遇惨淡、生活艰苦,但老师们都自得其乐,每天嘻嘻哈哈打成一片。然而,教育部特派员要来突击检查的消息打破了安宁,因为学校有一位“驴得水老师”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就在所有人都担心丑事即将败露的时候,一个神奇天才的出现拯救了大家,然而谁能料到真正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所以,电影片名来自于学校上报给教育部的人名名单。所谓的“驴得水”就是一头驴,只是学校为了争取更多资金,因而多报一个人头来填补空白。然而,不真实存在的人,如何才能在上级的突击检查中蒙混过关呢?于是乎,“圆谎”的漫漫征程开始了。
电影当中,没有明星大腕,全是清一色的盲脸。这里需要提及的一个人是任素汐饰演的张一曼,看过电影的男性观众都纷纷表示这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女性。有影评人这样形容:“她俨然是这个学校的一个闯入者,外来的,放荡、单纯,开放又高尚”。在这所学校里,几乎每一位男性都对张一曼有所爱慕。在电影《驴得水》的大学路演过程中,每一位主创身着“睡服”的T恤,意义就在于影片中有一段铜匠与一曼的纠缠关系,而关系的产生就在于“睡过”。张一曼的“与众不同”在于,全世界弄虚作假,可是她偏不。这句“让我来睡服你”在电影正式上映后,如今俨然成为了网络流行语。
undefined
导演刘露说:“因为电影有了前半部分的铺陈,大家对一曼有了一个认识,因而到了最后她的自杀才是合情合理的”。张一曼与其他主演的矛盾瞬间被“撕裂”开,俨然就是从和铁匠之间的肉体关系被揭露开始的,这是第一个矛盾升级的点,所有对张一曼有幻想的男性们纷纷表现出了不同的脸孔,而经历抛弃后的铜匠转身变为了更高级版的自我。
一边是求之而不得的男性对张一曼的不尊重鄙夷地表达“你就是一个婊子”的想法,一边导演的镜头里张一曼会有剪下一小段头发给铜匠的回顾。周申说,张一曼最后的“自杀”源于人物的情感走势,原本的故事结局不是这样的,张一曼同流合污共同“圆谎”,张一曼离开学校远走他乡,这都曾是主创们设想的结局,但是“只有自杀这种极致的表达,才可以让观众信服”,刘露说,有一天任素汐在表演时出现了“灵魂出窍”的出离感,那时候才感觉到了人物的力量,因而认定了张一曼必须死去的故事结局。
undefined
话剧电影,大家过不去的“梗”都差不多
和菜头今儿发布了一篇《驴得水》的观后感,里面有句话特别赞同:“故事讲不好,再像电影也没有人会讨论这一点;故事讲得好,再不像电影也算是一种另类风格”。
从话剧到电影,导演刘露说前后进行了50%—60%的改编,这个比例去查阅了一下资料不算少了。“因为话剧的假定性和电影的假定性不一样,话剧的假定性更佳癫狂一些”,导演以铜匠看到别人戴上大盖帽的“角色反应”为例,“话剧里,铜匠只要看到别人戴上大盖帽,就吓得下跪,不用你说我是什么职位,我是干嘛,无论是谁,只要戴上大盖帽就下跪,观众就会觉得相当地真实。相当地准确,相当地概括”,然而在电影中,铜匠就不能这么“演”,“你如果在电影里,一看到大盖帽就下跪,那就太假了,那不符合电影的假定性。所以我们把所有的这部分内容全部调整成电影的真实。”
大比例的改动,也是大家可以再进电影院观看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了铜匠之外,话剧中拥有莎士比亚似的台词,英文的表达,在电影全部推翻,“我们就这样改成了一曼翻译铜匠平时唱的蒙语歌。这样的情节换了很多,等于话剧中骨架是没有变,但是,里面的血肉、那些包袱、那些情节的转换,其实是做了很大的更替的。”
“电影艺术给我们更大的空间去挖掘人物的内心,在话剧里呢,你要那么去挖掘,离观众太远,观众也看不见。电影里,比如说一曼剪头发的戏,在话剧中是没有的。话剧中并没有,一曼送给铜匠头发,铜匠要求把一曼的头发剪掉。这样的情节是没有的,给了我们,勾勒人物的内心。电影更有力量。”两位导演的表述都很“专业化”,皆是历经反复思考、磨砺之后的感悟之语。
说完改动,说明星。没有明星!够飒!殊不知,在电影资本的红利期,拿着故事大纲,叫上一堆明星,很容易就可以赚得满载而归。哪里用得着立意,甚至还听说过没有分镜头脚本直接拍的剧组,照样赚钱,照样红。有明星就够。可是,《驴得水》没有明星。
周申说,原本任素汐就是自己的一个学生,以前也不觉得有什么异样,她毕业几年后再见到,包括直到《驴得水》项目进入演员选拔、表演期之后,周申开始赞叹“任素汐就是一个天才”,这句赞美从一位看似儒雅、长相“学院”的导演口中说出,显得霸气异常。有影评人这样评价《驴得水》:“故事为王,何需明星”。
“张一曼的性格塑造她来到这个地方就是为了自由自在地活着,她根本不在乎故事中其他人在意的那些东西。大家都不相信张一曼会为了外物改变自己。我们认为,既然前面是成立的,一定是后面出了问题。一次次在情景中,有一天任素汐出现了一种疯癫的状况,我觉得,可能这样往下发展是对的。这个和侮辱过女性是相似的,要符合两个真实,一个是人物逻辑的真实,一个是生活的真实。”
刘露就人物角色“立”的部分再次强调了“逻辑”。“我们不会刻意塑造每一个人。在这个架构之下,四五年的话剧演下来的时候,角色和人物结合在了一起。我们只写骨,只会聊脉络,我们用人来写。事儿就是这个事儿,任务就是这个任务,每个人都是有共性,某一个人代表某一种共性,你会发现,鲜活。”
票房并没有炸掉,讽刺喜剧在中国可能还是“爱无能”的
这里需要讲述到的一点是,周申、刘露选择的开心麻花,拥有过“话剧改编为电影”的成功案例,也就是开心麻花的第一部电影《夏洛特的烦恼》。开心麻花的“崛起”一定程度上也有赖于《夏洛特的烦恼》的成功。据说,“京城”很多电影投资人、出品人很是眼红“开心麻花”的成功,很多艺人很是眼红“沈腾”的走俏,大家都想效仿开心麻花做电影,可是,“开心麻花”的节节开花似乎无法复制。
导演的朋友圈这几天一直没有停止过“安利”。除了大型的校园路演,微博微信的营销号炒作相比其他电影,没有那么多。《驴得水》的营销思路还是挺“开心麻花”的,而也挺“周申、刘露”,有点拿作品说话,一切就看实力的感觉。
某著名影评人,直接在朋友圈贴出了一句话:“除了陈佩斯、宁浩、冯小刚,原来还有他们知道讽刺喜剧怎么拍好看!”这话有点“营销”的成分,但是,《驴得水》的宣传词真是讽刺戏剧的最佳解读:“讲个笑话,你可别哭”,想起卓别林、想起陈佩斯,想起喜剧横行的大荧幕、小荧屏里的诸多作品、人物。
周申因为本身也是上海人,因而在提及话剧曾在上海被“禁”,一颤,“啊,我忘了《驴得水》在上海演出时停过一段时间”。电影的审查,倒是没有太多的问题,一个好的故事,带动话剧的成功,继而推进电影的到来。
“我们在审查上没有遇到任何问题,我跟刘露是绝不妥协的人,然后,我跟刘露也是绝对不会自我阉割的人。先按照我们想要表达的,百分之百的想法拍出来的成片,给到审查部分。审查部门就提了一条意见。我们非常忐忑地等待修改意见,你们的蒙语要加中文字幕,你自己加了字幕,自己去拿龙标。我们是觉得,希望中国电影好的人,其实比我们想象得要多。而且他们还比较懂行。”
至于“讽刺喜剧”的部分,周申在专访时提到了一次怎样做是“高级的做法”,不需要低级的逗乐,需要用既深远又通俗的角度去讲述故事,“我们不是曲高和寡,我们是通俗的,我们是有艺术追求的”。如何有趣,有观影人统计了一下“111分钟,178次笑声”,这就是答案。
上映3天以来,目前《驴得水》的总票房直逼5000万,不算“炸”掉的片子。据反映,很多观众坦言看不懂。但是,十三幺还是处于对故事的喜爱,想给《驴得水》拉一个票,去看看“十月最惊喜”的电影吧,导演会不会是下一个陈佩斯、宁浩、冯小刚,暂时不知,但是,请把《驴得水》定入2016年必看电影之一。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十三妹)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