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心气象台今天(12-24)下午14时04分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目前在太湖附近有较强回波正在快速东移,预计今天半夜以前本市大部地区有雷电活动,可能会造成雷电灾害事故和一小时12-24毫米的短时强降水。请市民们密切关注天气,尽量避免户外活动。
昨天上海最高气温一举冲过29℃,再创今年新高。今天随着雷阵雨的到来,气温也将有所回调。本周晴雨交替仍频繁,今明两天气温总体在20℃-26℃,周末两天气温将回落到16℃-23℃。本市今天将出现阵雨或雷雨天气,预计明天雨渐止转阴到多云。后天傍晚前后又将迎来一次降水过程,并持续至9日。
今日立夏
立夏,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同时意味着气温明显升高,炎暑将至。民俗学者王娟在接受采访时介绍,立夏时节很多习俗与消灾祈福有关,如儿童手腕等处会系上五色丝线辟邪。此外,民间还流行“斗蛋“游戏。
立夏意味孟夏时节开始 古时有迎夏仪式
作为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立夏确立的时间较早。在天文学上,立夏意味着即将告别春天,孟夏时节正式开始,农作物亦进入生长旺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
古时,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礼俗。立夏当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也一律是朱红色,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
“这个仪式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甚至更早的时期。在夏朝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上自天子下至官宦黎民,都要举行‘迎夏’仪式,到郊外迎接夏神的到来。”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介绍道。
后来,随着岁时演进,古人的立夏习俗有了变化。王娟表示,明人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这样记载:“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可见在明代,一到立夏这天,朝廷掌管冰政的凌官就要挖出冬天窖存的冰块,切割分开,由皇帝赏赐给官员。
民间流行“斗蛋”游戏 儿童系五色丝线辟邪
“斗蛋”现场
“夏天到来万物生长,一些毒虫也开始滋生。古代的医疗条件并不太好,所以,围绕立夏,民间也衍生出不少有趣习俗,以求辟邪、祈福。”王娟笑着说,“立夏秤人”就是其中之一。
“所谓‘秤人’,就是用秤给人们称体重,主要是老人和小孩。一般到了夏天,由于气候炎热等原因,人们的体重多少都会下降。等夏天过去之后再称量一次体重,以验肥瘦。此举是希望人们夏天不要生病。”王娟称。
此外,民间还有“斗蛋”游戏。立夏节时,大人用丝线编成蛋套,装入煮熟的鸡蛋挂在小孩子脖子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王娟说,蛋分两端,尖着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撞蛋头,蛋尾击蛋尾,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
“夏天还容易食欲不振,嗜睡等等,即称‘疰夏’。人们会给孩子拴上‘疰夏绳’:用五色丝线系在小孩的手腕等处,以求消暑。”王娟说,这同样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希望不生病,消灾祈福”。
民众纷纷开展玩彩蛋、吃豌豆糯米饭、称体重等传统民俗活动,迎接夏天的到来。
立夏三新尝什么?
节气立夏一到就换季了,民间食俗有“立夏尝三新”之说。这“立夏尝三新”食俗主要流行在江南,南京人三新指的是“玄武湖的樱桃、高淳的青梅、镇江的鲥鱼。”在苏州,这“三新”是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
无锡三鲜讲究可多了。分“地三鲜”、“树三鲜”和“水三鲜”。地三鲜是指蚕豆、苋菜和黄瓜;树三鲜是樱桃、枇杷和杏子;水三鲜是海蛳、河豚和鲥鱼。其中,“水三鲜”里所吃的河豚可是要拿着命去尝鲜的。
上海人“立夏尝三鲜”是同样首选樱桃,后面两种则换成了蚕豆和竹笋。也有一说是“梅子、酒酿和咸蛋”。老上海还有一种立夏的节令食品叫“麦蚕”,取麦粉、糖和成寸余长的条状食物,据说吃了可免“疰夏”。清人秦荣光在其 《上海县竹枝词》“立夏”中写道:“麦蚕吃罢吃摊粞,一味金花菜割畦。立夏称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词中所写到的“金花菜”即苜蓿菜,其嫩芽就是草头。而“摊粞”据说是用立夏时青嫩的草头和入米粉,油煎而成。
各地立夏这一天必须吃蛋,据说是为了防疰夏。还有吃七家茶、吃李子、吃麦豆粥等,据说也有祛病的妙用。
(看看新闻综合)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