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差了点,场面很惊艳
《血战钢锯岭》梅尔·吉布森执导,安德鲁·加菲尔德、卢克布·雷西、萨姆·沃辛顿、文斯·沃恩、泰莉莎·帕尔墨和雨果·维文主演。影片改编自二战上等兵军医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实经历,讲述他拒绝携带武器上战场,并在冲绳战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战友的传奇故事。
在1942年的太平洋战场,军医戴斯蒙德·道斯(安德鲁·加菲尔德饰)不愿意在前线举枪射杀任何一个人,他因自己的和平理想遭受着其他战士们的排挤;尽管如此,他仍坚守信仰及原则,孤身上阵,无惧枪林弹雨和凶残日军,誓死拯救即使一息尚存的战友。数以百计的同胞在敌人的土地上伤亡惨重,他一人冲入枪林弹雨,不停地祈祷,乞求以自己的绵薄之力尽再救一人,75名受伤战友最终被奇迹般的运送至安全之地,得以生还。之后被授予美国国会荣誉勋章,同时也是首位获此荣誉的在战场上拒绝杀戮的医疗兵。
很巧合,这也是一部战争片,观众们难免会拿来与11月档期“万众瞩目”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做比较。
就观影后的“初体验”来说,《血战钢锯岭》的整体表达相当不错。各类电影打分平台上的分数都不低。这部汇聚了极盗者、蜘蛛侠、红骷髅和阿凡达的神作,延续了主创导演梅尔·吉布森荣获奥斯卡的《勇敢的心》的“风采”,将反抗题材的理解、思考进一步展示。当然,与《勇敢的心》、《启示录》不同,她之前的作品带有明显以杀止杀的反抗色彩,这次的作品则彻底不杀,更多以救人来表现杀人。
与未观影的“旁观群众”交流,对方表示,中文名字“纯天然”会让人产生一种隔阂感,不了解电影内部组成解构的观众,“无意识”地会就电影片名“下定义”,而《血战我钢锯岭》主旋律,且“红色”。
观影过程中,因背景是二战,因而对日本人的凶残、狂妄、毫无人情的表达中,多以充满视觉冲击力的色彩来表现,剪辑节奏高速流畅,大场面方面的表现上令人惊艳,有悲悯的情怀,也有身临其境的恐惧。主人公多斯在挽救伤员的过程中,手掌上的血液伤痕、脸部的创伤痕迹、甚至面对特效化妆后的战友尸体上,脸部呆滞的表情、身上的苍蝇隐隐在动的模样,都是导演在暴力美学表达上的造诣展示。
原汁原味引进,可在美国被评级为【R】
需要注意到的是,这部电影在美国的评级为【R】,未满17岁的观众需在家长的陪同下观看。本片在中国台湾的评级为【辅导十五级】,未满15岁的儿童不得观看。这样的分级,在内地没有具体地说明,但是负责任的各类购票平台均做出的警示。在社交平台上,诸多观众也表示,电影看到一半很难再坚持下去,过于血腥、残酷。而自媒体给出的标题,皆是“史无前例R级体验暴力来袭”、“这是迄今为止尺度最大的引进电影”。
北美评级为限制级的电影,在国内上映只删减不到30秒,这的确在国内引进的战争电影中实属罕见。影片中,逼真震撼的战争场面与细腻真实的人物刻画的冲突将完整呈现,观众有机会感受原汁原味的战争巨制。《血战钢锯岭》在北美上映后反响不俗,IMDb评分飙至8.6,国内主流媒体也对于该片几乎未删减大都进行了报道。对于走进影院的观众而言,这将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好莱坞战争片壮观的视觉特效毫无掩饰的完全展现在观众眼前,将一同见证一部影史经典的战争巨制的诞生。
导演在采访中这样表示,“我最喜欢在实战环境中工作,我常看到CGI,有一些很震撼,就好像:哇,看他们多厉害,用CGI做出了这样的特效。但在《血战钢锯岭》中,我更希望带观众去体验这种血淋林的战争,更真实,有种将观众送上战壕的效果,让他们身临其境。”导演更聪明的地方在于,在意大场面的同时,并没有放弃情怀和思想的部分,“我希望《血战钢锯岭》对大家的影响可以跟对我的一样,电影给了我鼓舞,战争场景也差点给我带来了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让我感恩在曾经的战争中,有像Desmond那样的角色勇于风险。我们必须克服地域般的战争,去超越、去给予”。
被拿来与《比利·林恩》相比,反观战争题材的创作
被拿来与《比利·林恩》相比较,应该也是大多数观众的“下意识”。因为档期之间临近、题材之间的相似,自然免不了有一些横向、纵向之间的比较。但是,很显然,《比利·林恩》的表达更柔和,宛如李安本人的性格一般,且视角放在战场之外,尽管也涉及了原生家庭的部分,但是还是在于个人状态、心理变化的表达,这与《血战钢锯岭》中的暴力美学所带来的视听冲突,完全属于影响表达中“勾引”观众两种手段。
过去二战题材的电影,还有 《珍珠港》《兵临城下》《风语战士》《虎虎虎》《圣战士》《拯救大兵瑞恩》《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兄弟连》《行动目标希特勒》《无畏的人》《牙医上战场》《父辈的旗帜》《硫磺岛家书》《男人的大和》《间谍佐尔格》《血战阿拉曼》。细心的观众会发现,《血战钢锯岭》中角色长相、镜头调度,总有扑面而来的熟悉感,在过往的经典战争电影中似曾相识。对战争、种族、宗教信仰的表达,西方电影的认知远远超越了国人。
从这个维度上比较时候,你会发现,电影的结构还是简单的,极大段的平静后,突然进入了手撕鬼子的地狱模式,塑造英雄的过程中有宗教的加持。当画面在原生家庭、军营和战争现场轮回切换时,强烈对比的情绪色彩,让电影的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明确的功能性意义表示。
为什么美国的主旋律好看又有代入感?大概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放弃个体的感受。民主的天堂礼赞、战争合法性的开拓,简单的构造下,清晰的思路,与《比利·林恩》可以比较,却也真正意义上,一冷一热之间展现了西方背景下的战争片一冷一热的思考。
零距离接触网友,男主角安德鲁·加菲尔德解读电影
为了宣传电影,12-25,导演和一众主演采用了相当接地气的模式与网友互动交流。导演梅尔-吉布森表示,故事鼓舞人心,围绕救死扶伤展开。“对我而言,这是充满大爱的行为,超越了个人的生死。戴斯蒙德是英雄式同时也很谦逊的人物。以电影的形式呈现一个令人叹服的、做了如此伟大举动的人,同样鼓励着我去做伟大的事,虽然我不觉得自己可以做出跟主角一样的伟大地拯救他人的事情,但他做的事情真的很值得记住。我把这个故事搬上大银幕,想把自己当初读到这个故事时的感受传达给大家。”
男主角安德鲁·加菲尔德则表达了对角色的热爱,“能够让中国观众看到这部电影真是很兴奋。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普适性的故事,道斯这个人,他的行动、他的信念、他的信仰、他的生平超越了任一个文化、宗教民族、体制、意识形态,他是个十分独特的人,同样激励着我们现处的时代。他的故事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他整个人、所有行为都出于爱,出于对同伴的爱,不管是日本人、美国人还是其他人。”
Q:你的个人形象特别温柔,怎么去演好这次的士兵角色呢?
加菲:对,我个人性格很温柔。所以我觉得要去释放出内心的力量,你知道,戴斯蒙德也是一样的,从根本上说他是一个温柔的人,但是,不知道呢,他性格上有一种强回弹力,敏感又有力量,我也说不好,仅仅是身处在这个团队,就激励着我,(模拟了一下当时的内心OS)我的天这怎么可能!但每天被这些硬汉包围,也使我温柔的性格渐渐强硬起来(其他人:哈哈哈,真可怕)。(加菲也笑)对,所以现在将不可能变可能。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演好勇敢果断的道斯,从性格上说我确实比较温柔,但我尽力去试了。
Q:演道斯最难的地方在哪里?
加菲:其实我也不知道,能够出演戴斯蒙德就是一个非常大的荣幸,他是一个很真的人,充
满爱和人道主义,救了很多同伴,我尝试去住进这个角色的内心,比较考验人的地方是,去原谅那些误解过他的人,不计前嫌。我希望自己也能做到这样,所以最难的地方可能是接通自己内心可以去原谅、去爱他人的能力,尽管其他人不理解他、还揍他。我本人会比道斯有成见,连接和打开自己的内心,去原谅和接纳那些对自己不好的人很难。
Q:为什么你更喜欢实拍的电影而不是用更多特效?
梅尔-吉布森:我最喜欢在实战环境工作,我常看到CGI,一些很震撼,就好像:哇,看他们多厉害,用CGI做出了这样的特效。但在《血战钢锯岭》中,我更希望带观众去体验血淋淋的战争,更真实,有种送观众上战壕的效果,让他们身临其境。如果加太多特效,有时反而会阻断了观众感知。电影里确实也用了特效,大概有800个镜头,但特效的特点就是,如果你分辨不出来哪里加了特效,那就是好特效。我可以看出来一部分,或者你也可以。演员在一堆炸弹、子弹满天飞的场景互动,更激发出本能。我很乐意尽可能去呈现真实的场景。
Q:你觉得《血战钢锯岭》中的表现可以超越或者至少与你之前的电影比肩吗?
加菲:我要回答这个问题。这当然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和梅导、其他演员、工作人员、整个团队工作都是很美好的事。我想表达的是,《血战钢锯岭》里倾注了大家的爱(心力),每个人都把服务电影放在第一位,把自己排在后面,虽然是拍艰苦的战争片但我们也过的挺开心,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卢克-布雷西和文斯-沃恩,他们为年轻人创造了一个轻松的工作气氛,我好像爱上了片场的每一个人,我也爱上了戴斯蒙德。从根本上说,梅导讲述了一个显现所有人的人性一面的故事,这个故事里没有反派,所有人都是竭尽所能去做到最好。我很高兴可以参与《血战钢锯岭》,很感恩跟大家一起工作的时光,到现在都觉得超棒。
(编辑:胡琰琦)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