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入“两会时间”;世界进入“中国时间”。
世界经济呈现“新平庸”,中国发展迎来“关键期”。2016年的中国两会,注定不同寻常;世界目光,格外关注中国。
世界期盼与中国信心交融,全球关注与中国愿景交汇。两会不仅勾勒了中国发展的“路线图”,也奏响了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的新乐章。
面对一个踏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征途的发展中大国,世界从中国两会中读到的是难得的机遇和强劲的动力。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两会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有增无减
与中国亲密接触了半辈子的比利时商人彼得·克劳斯笃信自己的眼光。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他把服装从广州进口到欧洲,赚到了第一桶金。本想靠着做进口的钱养老的克劳斯,如今又转行做起了出口生意,把欧洲的高质量食品出口到中国。
看好中国的发展,是克劳斯将生意牢牢绑定中国的根本原因。外国有识之士的坚定选择,让各色唱衰中国前景的论调黯然失色。两会期间释放的改革与开放信号,政府对经济增长目标的确定,进一步坚定了外界对中国发展前景的信心。
《华尔街日报》刊文说,中国政府首次将经济增速预期目标设为一个区间,由此在规划执行方面获得了更大灵活性。这一目标高于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向中国百姓释放出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仍是政府工作重点的积极信号,同时向全世界释放出中国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引擎的重要信息。
刚刚到访过中国的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认为,中国经济远好过海外一些较为负面的评论。在汇丰控股集团主席范智廉看来,中国有充足的手段支持经济增长,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中国经济在未来五年保持6.5%以上中高速增长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世界经济的前景,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把自己的经济预期和中国经济走势结合起来,”俄罗斯知名财经评论人士安德烈·伊万诺夫说。
定义中国经济,不能用惯性思维。俄罗斯专家别尔格尔坚信:中国有独特的经济和社会模式,全球仅此一家,需要牢记中国的独特性。
英国知名中国问题专家、《当中国统治世界》一书作者马丁·雅克说:“中国至少在过去30年非常成功,而推动这种进步的并不是西方所认为的复制了西方模式。我们需要抛开根深蒂固的西方思维模式,中国的现代化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更体现在政治和文化方面。”
外界对中国的信心来自何处?来自中国内外政策的稳定性、中国政府超常的战略定力和卓越的执行力,来自深化改革的坚实推进和经济转型的重要进展、政府和民众直面困难的坦诚和勇气。
2015年,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6.4%,比2014年提高了15.4个百分点,中国成功实现了经济增长由投资和外贸拉动为主向由内需特别是消费为主的重大转型。
“巨人没有踉跄,他在跳跃”——德国《时代》周报如此形象地描述中国经济转型所取得的成就,并称这种成就将引领中国走向更美好未来。
2016,中国结构性改革攻坚之年。中国面临投资增长乏力、产能过剩、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等严峻挑战,需要外界给予更多理解、更多耐心。
放下身段,倾听中国,这是在上海、无锡等地经商多年的法国人克洛德·杰克对西方人的忠告。在他看来,自负是欧洲人的通病,一些法国人来到中国急于求成,没挣到大钱就归咎于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事实上,中国经济依然是高速增长,而且中国也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要学会耐心、虚心地了解中国,不要把中国简单看作一个目标市场。
韩国湖西大学教授全家霖表示,目前,中国政府对国内及国际经济问题认识非常清楚,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对供给过剩问题进行调整,非常值得肯定。中国政府在推进经济发展方面一贯拥有坚强决心,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信心。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