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原创话剧《兰考》在河南兰考当地,进行了首演,引发观演热潮。话剧讲述了一个村庄、两个家族、三代人与泡桐树的故事。泡桐树如何让兰考脱贫致富,赢得了“中国民族乐器之乡”的美誉,与上海又有着怎样的缘分呢?
上海戏剧学院青年话剧团带着话剧《兰考》,在河南兰考当地,和河南黄河艺术团联合奉献上了一场精彩演出,乡亲们的掌声经久不息。
“为什么老百姓那么爱焦裕禄?因为他把自己的一切交付给了这片土地,整个城市遍布着泡桐树。”《兰考》主演、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刘鹏说道。
当年,任县委书记的焦裕禄,在兰考当地,带领大家种植泡桐树,抵制风沙盐碱灾害的事迹广为人知。话剧正是以泡桐树为线索,讲述了兰考三代人的故事,也讲述了兰考和上海的独特情缘。
《兰考》编剧、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表示:“这个戏有很多的原型,兰考的民乐产业的发展和上海民族乐器厂是紧密相连,从发现兰考的泡桐是最好的民乐的音板材料,技术人员支持兰考的民乐产业。”
话剧就来源于真实故事,如今的兰考大地上,那一棵棵泡桐,正在为当地脱贫注入新机遇。
在兰考县徐场村斫琴师周留杰的妙手中,兰考的泡桐成为了古琴的音板。周留杰告诉记者:“一张琴1万多,贵的要六七万,如果没有泡桐树的话,哪有那么多材料做古琴呀。”
而兰考县徐场村另一位斫琴师孔海广也说:“一年生产多少就能卖掉多少,一年挣几十万没问题。”
周留杰所在的徐场村共有105户,超过9成村民都在从事民族乐器的生产和销售。上世纪八十年代,机缘巧合下,一位村民从上海聘请到一位做乐器的专家来到兰考,当地忽然发现,泡桐不止能做家具,还有更高的价值。
兰考县徐场村村委会主任徐永顺告诉记者:“有一次 ,那村民到上海去卖家具的过程中,在上海牡丹乐器厂发现乐器主要原料是,泡桐的发音板,他说家乡到处是泡桐,如果回到家乡去发展产业,我们就是原产地。”
村里有好技术的老木工们不少,有了技术人员的指导,大家纷纷转型制作起了古琴等乐器。
就这样,乐器产业渐渐在在徐场村生根发芽。徐松林是兰考县徐场村第一代斫琴师,他的儿子徐平卫也踏着父亲的脚步,追随上海牡丹乐器厂的师父学习后,做起了古琴生意,从夫妻二人的小作坊,发展到如今已经有20多人的规模。“当时焦书记种的泡桐为了防风固沙,没想到泡桐在我们兰考留下了巨大的‘绿色银行’,所以我们这一辈要把焦书记种的泡桐做成最好的音板、最好的古筝。”徐平卫说道。
去年,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索性把生产基地落户在了兰考。目前,全国民族乐器行业90%的音板都取材于兰考泡桐。焦书记种下的泡桐,如今依然是兰考的致富树。
兰考县徐场村村委会主任徐永顺表示:“我们的产品,运用现代化的物流和快递,已经销往全国各地以及东南亚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量达到10万台,年产值已经突破了1.5个亿。”
而上海与兰考的情缘,也会继续,艺术人才培养、艺术作品创作以及剧院管理等合作,已在计划中。
《兰考》编剧、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表示:“上海的音乐产业对兰考的支援,和上海的教育界对整个河南的辐射合作,都是紧密相连的,这部剧的合作继续深化之后,我们会展开进一步的合作,包括整个兰考的文旅展业的发展。”
如今,兰考已经种植了20万亩泡桐林,2017年兰考成为了河南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当年焦裕禄同志到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治理"三害"种下的泡桐,已经更新到了第四代,而代代相传的焦裕禄精神,更是激励着人们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砥砺前行。
记者:朱齐越
摄像:林羡德
编辑:由由酱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