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始,为落实好“双减”政策,江苏常州一小学发出通知称,学校将严格控制作业总量与时间,启用作业“九点熔断机制”。所谓 “九点熔断机制”就是指超过晚上9点,学生可无条件停止作业,未完成作业的第二天也不用补做。此举一出,受到广大家长的关注。
那么,学校启用作业熔断机制的初衷是什么?这样的规定又有何用意?该小学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本学期作业熔断机制的启用,意在让老师们提高课堂效率,注重提优补差,尤其要在课堂上关注后进生的学习,让问题在课内解决。课后作业要精选,减少重复、机械性作业,为确保学生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提供支持。而作业熔断必须由家长提出,而不是孩子提出。家长要在充分研判孩子的努力程度、做作业的状态、作业量等基础上,慎重提出。当天作业熔断后,要注意观察孩子后续作业情况,鼓励孩子提高作业效率。
事实上,这并不是什么创新举措,“双减”开展以来,全国多地学校都在尝试实行作业熔断机制。江苏省教育厅曾在2022年4月出台相关规定中就提到:统筹常州市中小学作业结构比例,建立作业熔断机制。常州市翠竹中学此前就已对少数作业完成有困难的学生,允许家长申请作业熔断。但到晚9点能否真的触发熔断机制,仍然有赖于家长的配合。
对于学校实行作业熔断机制,家长们也众说纷纭。有家长表示,这一规定很人性化,有些知识孩子已经会了,就不用再浪费时间。有的家长则表示,如果孩子的作业到晚上9点还没完成,也不用怕老师责怪了,家长也不会因此逼孩子,亲子关系将得到改善。
但也有家长觉得是否实施作业熔断机制应该慎重,这种做法可能造成孩子故意拖延时间、摸鱼写作业等情况。还有家长表示,实施作业熔断后,可能学校老师的作业是留少了,但家长留的作业可能会增加,孩子还是没能减负。
事实上,“双减”政策落地后,多地教育部门、学校相继出台了一些具体的措施为学生减负。此前,某地曾明确要求义务教育学校不仅要减少考试,还要降低考试难度。各学科考试难度系数,小学不低于0.95,即要保证学生考试的平均分不低于满分的95%,初中不低于0.85,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不低于0.70。武汉某中学,为了给学生减负曾出台减负新法,推行无作业日新规:每天由年级组指定一门学科,老师不布置作业,其他学科也不得增加作业量。
对此,有学生表示,虽然学校的作业在减少,但不少家长会自行开小灶。作业写到超过9点可能是为了完成家长自行布置的额外作业。有业内人士也表示,一旦家长认准了“堤内损失堤外补”,就会逼孩子陷入题海战,在这种背景下,所有的减负措施都可能沦为一纸空文。
那么,学校出台这样的熔断机制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到底有怎样的意义?如果沦为一纸空文还要实施吗?对此,上海静教院附校校长、资深教育专家张人利在接受看看新闻Knews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单一的熔断机制不可取,所有的教育改革不是简单的减负,更不能一刀切。在“双减”政策出台后,绝大多数的学校对学生作业量有了明确的限制,一到五年级的书面作业不得超过1小时,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之间会存在个体差异,也就是说,有的学生可能完成学校的作业不需要一小时,半小时就能做完,有的学生可能差不多一小时能完成,但还有些学生因为速度慢、习惯差,一小时内不能完成。所以,推行作业熔断机制要尊重个体的差异,要从提高学习质量、尊重学生个性等方面来考量政策的实施。张人利认为,采取作业熔断机制是把一个复杂的教育问题简单化了。
当前的某些减负措施是否陷入为减负而减负的怪圈?如何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又真正有用的措施?对此,上海静教院附校校长、资深教育专家张人利表示,对于自律性较强的学生来说,一般会主动争取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对于不想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来说,教育部门或者学校制定的一些减负措施,会成为他们不完成作业的一个借口。所以,任何政策的制定要考虑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张人利说在自己执教的学校,就通过两个“举手”制度来转变教学方式,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一个是家长“举手”制度,如果学生确实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作业,家长可以提前给班主任或任课老师发消息,提出明天该学生不提交作业,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思量,对于这样的学生是否可以逐步减少作业。另外一个是学生“举手”制度,如果老师布置的作业集中在一起,比如说,今天语文老师布置了作文,数学、物理、英语作业也很多,确实不能在当天完成,可以由学生代表提出来,那么其他的学科老师可以允许学生适当放宽交作业的时间期限。通过这些方式,来控制学校作业的总量。
张人利强调,每一个孩子的特点是不一样的,不能适用单一的标准,来约束与评价所有的学生,学校对学生因材施教、提供个性化帮助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看看新闻Knews编辑:彭晓燕 陈昱卉 阮丽)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