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不息——非遗生活美学作品展12-24在位于巨鹿路700号的华山艺术馆开幕。从流光溢彩的宋锦,到光致茂美的陶瓷;从巧夺天工的珐琅,到质朴端方的砚台;从华美厚重的漆器,到晶莹剔透的琉璃……华山艺术馆中陈列的一百多件展品,覆盖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着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见证者非遗的传承、融合、创新。
展览集中呈现出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市逸夫职业技术学校以及逸夫援建单位——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和新疆巴楚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部分国家级非遗技艺拥有企业、非遗传承人、工匠、艺术家的非遗生活美学作品。这些作品呈现出非遗作品的特质,体现出生活美学的特点,既是对传统工艺美术的致敬,也是对“非遗生活美学”时代精神的探讨。
展出的非遗手作,涉及海派金银珐琅器制作、龙凤旗袍手工制作、景德镇陶瓷、武义农耕竹编、婺州窑陶瓷、盘扣、宋锦织造、民族乐器制作、剪纸等近三十个不同领域的项目。
逸夫职校数字交互创意工作室还设置了互动场景“把非遗穿在身上”,利用3D mapping投影技术将非遗旗袍投影在模特身上,将旗袍的设计元素转化为互动展览的一部分,让观众可以通过触摸屏幕或移动设备来探索旗袍的面料选择、图案设计、剪裁技巧等细节。通过数字交互技术的力量,让非遗艺术活起来,让每一位观众都能亲身体验到非遗的魅力,感受学生们的创意成果,共同探索和体验旗袍艺术在数字时代的新生命,共同见证非遗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这一部分是对非遗艺术的一种创新展示,也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更是生活美学理念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它代表了一种文化态度,一种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实践方式。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以传统和现代两个展厅呈现了传统与当代的对话、生活与美学的融合、技艺与材料的碰撞,在艺术与工艺的完美演绎下,体现出创作者的经历、个性、审美品位以及人生态度与作品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不同的角度去关注创作的价值,在作品中呈现出了灵明、透彻的思想与情感,这也是当代生活美学的路径与探索。学院13个手工艺术专业方向与工艺美术研究中心22个大师工作室技艺门类,根植于海派艺术的土壤,让非遗走进生活,让美学引领生活,共同创建活态的美学生活与非遗生态。
作为上海市非遗示范校,逸夫职校为了保护非遗文化,传承民族记忆,十多年来,和若干国家级非遗品牌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培养了一大批青年一代的非遗传人。以人为本,活态传承,通过工匠大师的传艺授课,落实劳模工匠精神进校园;同时跨专业开设非遗技艺工作室,推动育人基地高质量发展。
展览将持续至12-24。
编辑: | 章海燕 |
责编: | 李鹏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