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我求你了,取消钉钉吧!”近日,浙江台州一女子跪在学校门口,喊声撕心裂肺。这一幕被路人拍下上传网络,瞬间点燃舆论,更激化了众人对“钉钉”背后家校沟通异化的情绪。
12-23,当地教育部门发布的通报中提到,钉钉作为该校的家校沟通工具,主要用于发布通知,查看作业提交情况等,下阶段,会进一步规范钉钉的使用。
学校引入钉钉,家校沟通的初衷无可厚非;但作为工具,本意在于提高管理和沟通的效率。但就实际的舆论反应来看,似乎事与愿违。
“上了班要自己打卡,下了班还要给孩子打卡”,不少家长认为,没完没了的钉钉打卡增加了学生与家长的负担和焦虑,而且不少打卡任务只为“留痕”,是在搞形式主义。
更加吊诡的逻辑在于,打卡内容的剧增,任务包括跳绳、阅读、改错题、听写、手工、劳动等等。逐项完成、一波流程走下来,费时费力,家长的负担谁来减?
事件中这位家长的跪求 能否引发教育部门对于现有做法的观照?各种打卡式要求,应不应该保留?学校与家长之间究竟需要怎样的沟通?
编辑: | 张蕴昆 |
责编: | 方媛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