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给妈妈买的百雀羚雪花膏,第一次给自己组装的二八自行车,第一次送妻子的蝴蝶牌缝纫机,以及在德大西菜社吃的第一顿西餐,在马尔斯咖啡馆喝的第一口咖啡……在上海,这些都与一个叫中央商场的地点息息相关。
在上海话里,“中央商场”不光可以做名词来用,指南京路四川路口的一座商场,在年长者的口中,“中央商场”更可以当作形容词,说一个人勤俭持家、心灵手巧,什么都能拼、什么都会修。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上海人的垃圾桶里很少能找到完好的旧东西。“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那个年代普通百姓勤俭持家的真实写照。旧的东西要修要补,原材料从哪里来呢?中央商场的存在,正是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求。
住在中央商场周围的老居民回忆,当时中央商场有12个修配专柜,是全上海服务最齐全的维修场所——给手表换表带、给收音机换个半导体晶片、补个锅底、拼个衬衫领、配个铜壶盖……如果有个东西在中央商场都修不好,那全上海就再没有什么地方能修好了。
除了现场维修,中央商场里还能淘到各式零部件。年逾七旬的虞绥卿老人回忆,他人生中的第一部脚踏车,就是在中央商场里淘了几个月,今天买副车架、明天买个脚蹬子、后天淘个钢圈,全部拿回家来自己拼装而成的。这样的自行车出去骑还要带个信封,把所有的发票装好带着,要不然碰到警察检查,以为这部车子来路不明呢!
不光是脚踏车,小到收音机,大到电风扇这样的家用电器,中央商场里也都能觅到零部件。花几个月淘到心仪的宝贝,自己辛苦钻研,慢慢琢磨最终组装成功时候的幸福滋味,怕是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懂得,也只有他们才会对中央商场难以忘怀。就像78岁的彭建成老先生说的:“那个时候的中央商场,不去总觉得心里痒痒的。”
正因为地理位置极好,加上货色品种齐全、价格便宜,而且处理商品和零部件不需票证,中央商场根本不做广告做宣传,天天都有成群顾客盈门,成了人们赶集、淘宝的圣地。
时光流转,今日的上海早已告别了旧时代的窘迫,生活富足的人们对物质的需求也变得更多元。埋藏着老上海人“缝缝补补又三年”回忆和情怀的中央商场淡出了历史舞台。
城市变化太快,新旧交替间,往往带来老建筑的消失和人情味儿的消逝。但上海又像一瓶陈酿的老酒,经过岁月变迁,该挥发的挥发,该沉淀的沉淀,最是精华的东西从来不会走远。经过多年的改造,如今的中央商场以“外滩·中央”的新名字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虽然叫卖的吆喝不再、讨价还价的喧闹不再、叮当作响的修理铺不再,但是曾经被喧哗覆盖的老建筑被重新发掘了出来。重整后的中央商场,延续了原来标志性的马赛克拼花地砖和“钥匙孔”中庭的廊柱挑空空间。建筑外墙也修旧如故,恢复了原来的水刷石立面,完整保留了原有的城市肌理和墙面花饰。
就像采访的最后,老先生那句略带心酸却又坦然的:“我们要适应这个时代的变化。”我也相信,无论怎么发展变化,这个时代,会以时光回馈所有的极致匠心;而上海这座城市,也会以她特有的方式保留下每一代的珍贵记忆和脉脉温情。
所以,无论是新上海人,还是老上海人,我们不妨都到新开放的“外滩·中央”去走一走。一边怀旧,一边前行。
关键帧:
缝缝补补又三年
中央商场留情结
今朝旧貌换新颜
外滩中央续经典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张乐 编辑:范饱饱)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