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晚播出的《这就是中国》节目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和副院长范勇鹏教授就“世界观察:印度发展面临的挑战”展开了主题演讲。
在世界大国中,中国和印度的比较很有意义,因为中印两国都是人口大国,起点比较相近:中国有14亿人口、印度是13亿;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印度独立于1947年。两个国家后来都选择计划经济,后来又经济体制改革。总体上,印度在70年前的起点略微高于中国,因为中国在1949年前连续经历了百年的战乱,而印度则相对稳定,当然1947年印巴分治是该国近代史上最大的冲突,造成数十万人的死亡和很多混乱。40年代末的时候,印度的人均收入是高于中国的,预期寿命、识字率等指标和中国比较接近。后来两国选择了不同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最后两国发展结果也大不相同。
今天的中国远远领先于印度,这种差距可以概括为“2、5、10和不可比”。“2”是中国的粮食产量是印度的2倍;“5”是中国的贸易总额是印度的5.2倍,中国的经济规模接近印度的5倍,确切地说是4.78倍;“10”就是中国的人均寿命比印度高10岁左右;“不可比”就是两国的基础设施不可比,特别是高速公路、高铁,妇女的地位、奥运会获奖牌的人数等等也不可比。总之,这些方面中国的情况比印度要好很多倍。
印度从1947年独立以来走过的路大概可以这样来概括:在政治方面,印度实行了西方民主制度;在经济方面,从1947年到1990年,印度实行一种官僚控制的计划经济,一种张教授称之为公平优于效率、公平优先于效率的政策,但印度始终没有放弃过私营经济,所以印度今天仍然有很多老字号的私营企业,有些已经做得很大。总体来看,在这段时间里,印度经济增长速度比较缓慢。印度从1991年开始经济改革,鼓励私营企业的发展、大力吸引外资,之后印度经济增长的速度相对快了不少。在软件、信息、服务外包、制药等领域内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有不少方面实际上值得中国学习,但这些产业创造的就业远远不如制造业,所以印度的很大问题还是失业问题。
当年英国首相丘吉尔不相信在印度这么一个落后的地方能够搞民主制度,但今天这个制度在印度应该说已经基本稳定下来了。不少印度学者说如果印度没有现在这样的民主制度,印度国家统一都无法维持。这个制度使不同的民族、宗教、地区、社团等在政治上或多或少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使他们能够对自己的利益做某种表达。在这个意义上,这是印度政治制度取得的一种成功。但这种成功又是不全面的,它最大的弱点在于,印度今天这个政治制度虽然各方表述了自己的利益、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但却没有能够有效地整合,包括利益和观点的整合,结果成了无休止的“党争”,影响了印度的经济发展。
印度政治制度问题还在于,它无法真正地解决印度的种姓制度问题。印度教信奉自然崇拜,万物有灵和轮回转世。除了众所周知的四大种姓之外,还有一个庞大的“贱民”阶层,这几种大种姓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出成百上千个亚种姓。由于种姓制度在印度根深蒂固、无所不在,使得印度社会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社会之一。人从一生出来就被分成了三六九等,印度民主制度虽然从法律上废除了种姓制度,但在更深的层面、特别在人的意识、信仰和实际生活层面,这种种姓制度及其影响仍然根深蒂固。张教授认为这严重束缚了印度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种姓制度本身是印度教教义的一部分,而印度民主制度无法推动任何实质性的宗教改革或者社会改良,也无力冲破高种姓人对这种改革的阻挠和抵制。更有甚者,随着印度特色民主体制的演变,民粹政治与种姓制度结合的趋势愈演愈烈,使印度民主的品质进一步恶化。
(素材来源:《这就是中国》节目组 编辑:刘清扬)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