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早饭摊头“四大金刚”的极品地位在老上海心里是无法撼动的,那还有一种总是“单吊”的摊头,一个摊头、一口炉子、就做一样东西,名字也有点刮三——包脚布。
“包脚布”这仨字对于现在的小年轻来说,可能乍一听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是老上海人却都有说不出的属于回忆的滋味。在摊好的面饼上加鸡蛋,涂上各类酱料,撒葱花,加油条,最后裹成卷状。
包脚布之名
“包脚布”能算是十里洋场大上海的一道经典小吃,也是让70后80后集体倒戈的回忆杀。它的来历大约还是要追溯到北方的煎饼果子。在北方,杂粮或是纯面粉烙的薄饼,上面窝一枚鸡蛋,里面包一根油条,抹上红黄两色的酱汁,撒上一把青葱,就是“煎饼果子来一套”了。
到了洋泾浜的上海,便有了另一个名字“包脚布”。之说以说刮三,若是联想到“懒婆娘的裹脚布”,那必然想得食欲全无。
包脚布其名是取其象形也。其实,上海人喜欢取形来为食物命名由来已久。比如有一种长大饼,就叫做“脚底板”。“老虎脚爪”取形,其实是形如虎爪的甜烘饼罢了。天津来的脆麻花,上海人叫“绞链棒”。
虽说包脚布它有这样一个匪夷所思的名字,可是它也体现出上海长久以来精巧的特点。若是纠结点说,它和北方的煎饼果子还是略有不同的。它的面浆细细的,不像北方煎饼果子那么稠厚,也不能掺杂粮。饼烘出来还是带些脆软的,正好和里面的巧果或油条的脆相映成趣。
油条香菜在舌尖爆炸
一个带雨篷的小推车。炉子生得旺旺的,上面一块光滑的圆铁板。撩一勺面浆,用刮板流畅的刮成一个均匀的大圆饼,在老早底,用的还不是刮板是篾片——这大概是制作过程中最有技术含量的动作了;接着往饼上磕一个鸡蛋,搅散,微微烘干后翻一个面,涂上甜面酱、辣火酱,撒上小葱、香菜、榨菜三种作料,包上一块巧果或者一根新鲜油条,一个包脚布就成了。
说到包脚布的制作过程,在郑健老师的《包脚布和小馄饨》一文中,他特地“掐码表”算了算产出一副包脚布的时长:
做一只“包脚布”,摊主的手要挥动多少下?劳动强度如何?或曰这样的舞蹈一分钟多少拍?
一样“掐码表”,中间也就不让自己闲着了,顺便也数了一数,答案是80(±1)下。其中撩面糊做饼坯动作最多,至少须32下;拿蛋敲蛋塗蛋9下;铲饼须19下;拿放香菜榨菜各2下;拿放巧果算2下,覆1下,涂酱7下,卷2下,切1下,折1下,送放入袋算2下。大抵如此。
如果有十几个人排队,连续十几个每分钟80下,劳动强度还是不小的。至少我会手酸。
“阿姨,两只蛋勿要辣,香菜甜面酱多一点,加油条。”这是我的习惯。而好吃的包脚布摊头,相隔不远处一定是有油条摊头的。为的是那刚刚出锅的油条,“懂经”的吃客一定明白,油条包在饼里,一口咬下去,酥脆可口。顿时油条香菜在舌尖爆炸的口感不要太嗲哦!
西雅图遇上煎饼果子
如果说先有北方的煎饼果子,再有上海的包脚布,那后来,包脚布又走向了世界。早几年,一则关于美国姑娘西雅图摆摊卖煎饼果子的消息一度在微博走红。
一位白人姑娘安娜·斯塔亚(Ana Stasia)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州,后来跟随丈夫来到西雅图。她曾在中国浙江安吉一所高中任职英语口语老师一年半,期间她也吃遍各地美食,其中就有不同版本的煎饼果子。回到西雅图后,由于很是怀念这口味道,她萌生了专职卖煎饼果子的想法。
安娜在西雅图的煎饼果子摊
就这样,安娜创立了美国太平洋西北地区第一家中国煎饼果子摊。安娜的煎饼果子摊国际化十足,地道的煎锅,刮板,油刷,还有标注着各种搭配方式的中英文标牌,顾客可以在煎饼里加油条、鸡蛋、热狗、巧果、葱、香菜、榨菜、辣酱、甜面酱等,这不仅符合中国煎饼果子的配料标准,还融入了美国特色。而且安娜的煎饼果子摊还可以刷卡消费。
这样国际化的煎饼果子摊,一度走红微博,很多华人还特地驱车赶到西雅图去光顾安娜的煎饼果子摊。其中有人表示“我觉得还挺地道的。但中国的面应该是豆面,好像是绿豆做的面,她这是玉米面为主,所以她的这个面的味道不大一样,更硬一些,国内的面软一些。除了这个面不是那么正宗之外,剩下的都很地道。”
安娜制作煎饼果子
但是安娜的煎饼果子价钿可不比我们这么亲民。记得我小辰光,一副包脚布2块2,多加一根油条5毛,现在的物价约莫是4、5块钱。然而包脚布摇身一到西雅图,一副就要7、8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0块钱。
网红包“角”布
包脚布不仅遇上了西雅图,在上海还被贴上了网红的标签。去年冒出来一家网红店,做的就是上海人传统的包脚布。但是居然排队的人还落落长,毛估估周末可能要等上个把小时才吃得到。
出于好奇,我也去现场看过。先买单,然后可以透过玻璃橱窗看到制作过程:两个机器自动做面饼,然后中间有个小姑娘负责包裹食材、整形,最后角落里的小姑娘把成品装进纸袋给到顾客。
这种机器做出来的饼皮,光是看着我就失去了食欲。还有什么小龙虾、金枪鱼、牛油果之类稀奇古怪的口味,煎饼果子越做越像手抓饼,什么乱七八糟的都往里面放。
在我心里,正宗的包脚布只能包两种夹心,要么巧果要么油条。这种加了“网红”标签、口味五花八门的所谓“包脚布”,是尝不出一丝一毫的老上海味道了。
因为怀念这一口,这篇包脚布可以说是饱含深情写出来的,而且是边吃着嘀嘀呱呱正宗的包脚布边写的。(笑)
吃着包脚布写了篇《包脚布》
部分文字来源:①畸笔叟的新浪博客《包脚布和小馄饨》;②12-25《经济观察报》饮啄事专栏,《包脚布和煎饼果子》。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