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你看见了吗,有两个黑颈鹤。你小声一点,不要大喊大叫。”
黑颈鹤筑巢繁殖
青海湖畔的一处湿地,从云南迁徙而来的黑颈鹤正在筑巢,为繁育下一代做准备。每天早上巡护候鸟,是南加这些天的必修课,他答应带我们一同前往,一路上不断提醒我们,要小声,不能惊扰了黑颈鹤。
“以前捕鸟,偷食鸟蛋的情况很多,现在少多了。”
候鸟繁殖期,南加在湿地巡护
4年前,南加的腿在一次交通事故中落下了残疾,行动略有不便。但繁殖期往往是盗猎的高发季节,南加坚持每天都要亲自巡护。
“他腿不好,去湿地的话,脚特别疼,疼的话他走路就摔,我看了特别难受。”
从小被父亲带在身边护鸟、做环保的二女儿增毛才让,因为担心父亲,便辍学回家,成了南加最得力的助手。
断人财路,南加曾被上百人“追杀”
南加,这个看起来和一般藏民没有什么差异的汉子,却有着不平常的经历。
“28辆,足足有28辆车啊,一辆接着一辆,一直追。那一次真的是吓死我了。”
采访中,南加告诉我们,他曾经被几十辆车“追杀”,而这故事要从青海湖的湟鱼说起。
“最担忧的还是捕捞湟鱼,他们使用的拉网机需要电池,废弃的电池落入青海湖,后果相当严重。他们用的是1号电池,就算是5号电池,掉下去也会污染600吨水,那是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你想想什么后果。”说起捕捞湟鱼对青海湖水质的破坏,南加显得忧虑重重。
青海湖湟鱼
湟鱼是青海湖的特有鱼类,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因为湟鱼价高,湖边的居民们依然会在冬季凿开冰层,用拉网机偷捕。而使用的电池则留在冰面上,一旦冰面融化,大量电池落入湖中,会造成严重污染。
所以在每年最冷的冬季,南加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叫上他的“湟鱼巡护队”去冰面上阻止捕捞者,捡拾留在冰面上的电池。但是南加眼中的环保行为,对于渔民们来说,却是断了他们的财路。
最终南加被报复了。
那天,南加带着前来曝光的记者和环保志愿者一起来到渔民们捕捞湟鱼的冰面上。结束了一天的巡护行动后,南加一行9个人正准备离开。
这时,一位骑着摩托车的渔民对着他们破口大骂,南加叮嘱大家不要理睬,尽快离开。
但是他没想到,当汽车驶出湿地,驶入公路时,一行车队正在等着他们。
“28辆车,每辆车上12-25个人,你算算,绝对超过百人了。”回想起那天的事,南加依然后怕。
常年在青海湖巡护,南加没少遇到打击报复的事情,就算曾经被偷鸟蛋的人群殴,打到昏迷,南加也没有怕过。但是这一次,百人的阵仗,加上现场除了他自己还有记者和志愿者,南加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恐慌。
“我一直在祈祷,如果要打死人,一定要让我先死。那些记者、志愿者,二十几岁,这么年轻,我没法交代。”
南加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
幸好,当南加一行人驶入牧民区时,正好有几百位牧民在草场上干活,南加向他们求助,得到了回应,最终追着他们不放的渔民们只好放弃。
“我巡湖的时候最怕接到家里的电话,就怕他们被绑架,或者出点什么事。”这件事情让南加一直心有余悸,他担心家人也会遭到报复。但是即便如此,南加从却未想过放弃,相反他把全家都“拖下了水”,拉着他们一起干环保。
青海湖边,三代人的环保故事
南加
他叫南加,最多的时候,一年绕青海湖转了116次。护鸟、护鱼、种树、捡垃圾,只要对青海湖环境有利的事,他都做。南加说,如果用他的命换一个清澈的青海湖,他愿意。
桑杰 南加的小儿子
他叫桑杰,是南加最小的儿子,上初中的他却已经有十年的环保资历了。桑杰说,他还没想好长大之后做什么,但是环保是他会一直做下去的事。
增毛才让 南加的二女儿
她叫增毛才让,是南加的第二个女儿,也是南加最得力的助手。增毛才让的爱情也与环保有关,她的丈夫同样是南加环保团队的一名志愿者。增毛才让说,未来,除了环保她没有想过别的选择。
班玛措 南加的大女儿
她叫班玛措,是南加的大女儿,如今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班玛措说,把环保事业传承下去是父亲最大的心愿,她要把孩子们都培养成“环保卫士”。
南加的孙辈们
他们是南加的孙子、孙女,一个2岁,一个3岁,捡起垃圾来却像个十足的老手。他们还不会说话,但他们已经学会了如何保护环境。
青海湖——藏民心中的圣湖,候鸟的王国
“小时候,我们经常不洗脸,但是去青海湖前,一定要把手洗干净。”青海湖是藏民们心目中的圣湖,南加每次来到湖边都会磕上三个头,然后用湖水打湿自己的额头。南加的坚持有很多人不理解,说他是愚公。只是若没了这愚公,不知如今的青海湖,如今的迁徙终点会是个什么样。
环保人士、环保部门,难进一家门
作为青海湖的环保人士,南加和当地的环保部门之间却鲜有合作。
青海湖鸟岛景区开设游客投食区
“给候鸟投食,就是为了吸引游客,我不赞同这样的做法。”南加看到青海湖的鸟岛上,有供游客投食喂鸟的区域,觉得很荒唐,他准备过些日子就给青海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写信,建议取消。
“我知道他们不高兴。”对于当地环保部门的不满,南加心知肚明。
“他这个人,感觉有点喜欢找茬。”对于南加的不喜爱,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也直言不讳。
抢功劳,是环保部门对南加所做事情的最大感受。
不可否认,在过去几年,当地的环保部门,为了平衡发展与生态,采取了许多强有力的措施。他们建立了沿湖垃圾、污水处理系统;引导餐饮、住宿的正规化管理;鼓励牧民减少放牧面积,退牧还草;对于沙漠化地区采取直升机人工种植……
“为了青海湖的环境,我们当地做了多少事情,到头来,大家只知道南加。”某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向记者这样说道。
除此之外,作为青海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曾经的一名生态协管员,南加如今以个人的名义开展环保活动,环保部门担心他借此敛财,这也是导致双方矛盾的另一个原因。
据了解,南加所在的小泊湖保护站每年假期会吸引众多的志愿者前来,南加确实会向他们收取每日50元的食宿费,但据南加自己描述,这些钱不但不能够盈利,反而需要他自己贴补志愿者们出行的油费。
“我们也没什么开销,有时候获环保奖,奖金分给我团队里的人,有时候拿来加加汽油。”关于进行环保工作的资金来源和使用,南加无法详细回答。南加总说,他所从事的环保是他的个人行为,因此没有记账的习惯,也不需要对任何人负责。不过也有人认为,对于南加来说,从身边吸引了这么多志愿者开始,环保就已经不是他个人的事了。
打着环保旗号进行敛财的新闻,确实并不少见。但是记者与南加相处这几日,觉得他这个“愚公”,埋头干事情显然更多一点。用几十年的时间,将荒漠变成绿洲,南加的环保贡献毋庸置疑,他为青海湖付出的努力也不是常人可比。
青海湖4583平方公里的巨大面积,管理起来肯定离不开民间环保人士的参与。环保部门若是能与南加和其他环保人士共同合作、互相督促,少一些“抢功”的计较,相信对这一方圣湖不失为一件好事。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卢梅 李维潇 编辑:陈佳雯)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