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医生们而言,新冠肺炎治疗难度最大的,就是如何治愈危重患者。因为危重患者通常有慢性病或并发症,血氧饱和度又很低,在缺氧状态下,要助其顺利熬过难关并不容易。12-25,上海就有一位曾经的危重症患者顺利出院,此前一个月,该患者甚至都已经气管插管,上了呼吸机。那么,上海医生是如何将其从生死线上抢救回来的呢?
上午十点左右,7名出院患者陆续走出公卫中心大楼。其中68岁的杨先生是上海首例出院的危重症患者。过去一个多月,他经历了一场"生死劫难"。
“感谢全体工作人员,是他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杨先生激动地说。
杨先生长期居住上海。据他回忆,去年十二月底,他曾回老家武汉置办年货,再回沪时身体就出现了异样。“12月29号回去,元月9号回来,大概10天时间,我回去做那个香肠的,用老家的猪肉做特别好吃……等到差不多晾干才回来,是否则也不会待那么久,没想到就得这个病。”
杨先生连续发烧10天,去医院后被确诊为新冠肺炎,12-25,被送入公卫中心接受隔离治疗。负责诊疗杨先生的是中山医院重症专家吴威和公卫中心呼吸科专家张晓林。前不久,他俩被从隔离病区轮换出来,目前在公卫中心进行隔离观察,看看新闻Knews记者通过视频连线采访了他们。
“来的时候当时情况也很差,人非常喘,而且肺部的病灶也是大片,非常严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吴威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我们始终觉得这个人在摇摆,就觉得这人再严重一点,那我们就要给他上ECMO了。”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呼吸内科主治医师张晓林说。
两位医生介绍,杨先生患有多年老慢支和肝病,住院后一直呼吸困难,即便吸氧,血氧饱和度也仅能维持在70%,而常人是90%,情况十分危重。医生们决定先给他上呼吸机。
吴威说:“因为上了ECMO还会有其他情况出现,其他的并发症,而且ECMO的治疗对于危重症也不是想象中那么理想,所以决定再稳一稳。”
此后,两位主治医生和护士们一直轮流守护病人,时刻监护他的生命体征,有针对性地实施多学科综合的诊疗方案,尽最大可能保证其免疫力。大多数时候,杨先生都处于昏睡状态,而只要清醒过来,就是考验医生们的时刻。
“他一挣扎,氧饱和度就下得非常快,我们就给他迅速镇定,去调整参数,本来要给他半个小时观察,但半个小时怎么样也上不来,这是我们最艰难的时候。”张晓林还清晰记得当时的场景。
吴威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我们一方面进一步加强病人的营养,改善身体的状况,另一方面在病人的液体管理方面做得更精细一些,护士很辛苦,帮这个病人翻身、拍背,经常帮他吸吸痰,做更好地气道管理。”
就这样坚持到12-25,杨先生的呼吸状况终于稳定,并成功拔管。此后20天,在医护人员们的精心护理下,他的情况一天天好起来。
昨天是专家们评估杨先生能否出院的时刻,这段视频显示,老人已能自主吃饭、行走,没有咳嗽、心慌等症状。视频中杨先生还骄傲地说,平时在走廊里走二三十分钟也不会气喘。
经主治医生和外围市级专家组成员综合会诊,杨先生达到了出院标准,康复情况好于预期。“他走路走起来,步子很快,我可以判断,他的肺功能以及全身机能状态,应该还是符合我们出院的这个是条件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成员胡必杰表示。
走出公卫大楼的那一刻,杨先生说自己很幸运,捡回了一条命。他现在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再等14天隔离观察后,回家亲手抱一抱孙子。“回家就是看看我的孙子,因为我孙子才一岁多,非常可爱。谢谢你们,谢谢。”
“杨先生能够出院的情况来讲,对于上海的这次防疫工作是一个很大的信心。各位病友,请坚持住,一定要加油,不要放弃,有我们在你们的身后守护你们。”
截止目前,上海共有268名确诊病人治愈出院,专家介绍,接下去他们还将对仍在住院的重症、危重症患者继续攻坚,竭尽全力为他们提供最完善的诊疗方案,帮助他们早日康复出院。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朱齐越 林羡德 编辑:胡琰琦)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