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康复村在唐山市路南区人民医院旁,地处闹市却自有静处。1992年,50多位唐山截瘫疗养院的患者自愿重组家庭,并选择相邻而居,建立了康复村。这些截瘫患者,大多是在大地震中落下了残疾,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余生。有了康复村这样一个社区,给了他们抱团取暖的可能。“我们是大地震的受害者,但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的,人要往前看嘛”村长齐伟坐在轮椅上说。
唐山康复村门口
齐伟和村里的其他居民一样,也是截瘫患者,他也是康复村成立以来的第五位村长。选他担任村长,是因为他已经是康复村里最年轻的一位了。“一晃眼,地震四十年过去了,我们也已经在轮椅上四十年了,适应轮椅了,但是身体条件越来越差,体力上不如以前。”齐伟表示现如今最大的忧虑就是终有一日大家老到自己推不动轮椅了又该怎么办?
康复村目前采取自治的运营模式,本着“自己管理自己”的原则,村子里并没有护工等人员,大家过自己的日子,自由度也比较大。“我们有自己的村委会,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就自己解决,政府和相关部门也给予我们不少支持。”他们身上看似带有最沉重的灾难后遗症却有他们独有的自尊和自强。
自由是康复村的一大吸引点,今年65岁的白荣珍当年舍弃疗养院来到唐山唯一一所康复村也是图个自在。“大地震刚结束的时候我觉得特别不公平,特别想死,但是震后有很多人照顾我,我就觉得再去想死这件事就不好意思了。”灾难之后的伤痕总是靠人情才能抚平,白荣珍后来和另一位截瘫患者结为连理,虽不能提爱的有多么轰轰烈烈,倒也是互相照应,有个依靠。
白荣珍和她养的一条15岁的狗作伴
康复村成立至今进入第24个年头,却像这里的村民一样,迈入了迟暮之年。恰如同村长齐伟的忧虑,地震过去了四十年,村民们都年近古稀,曾经的房屋都逐渐老化,康复村的下一步该怎么走挂在了村长的心头。
康复村目前有志愿者和大学生等定期上门帮忙,但是不少老人还是面临了一些实际的问题。例如,白荣珍的老伴因为病重转入了疗养院,老伴搬离康复村的时候百般不舍却也是不得不与白荣珍分居两地,因此每半个月去看一次老伴也成了白荣珍头疼的事:“因为截瘫,所以行动不便,上下车特别费劲,有一次我自己也生病到39度还得自己去医院,这种时候还是希望有个人能一直照顾着我。”
白荣珍在讲起这些难处时总是带着笑脸,坚强的外表下让人不忍心用同情二字去形容对这些老人们的感情,他们在灾难后以另一种方式重新站起,源于自尊自强也源于社会关爱。目前,白荣珍提到康复村里有不少人填写了河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申报表,社会福利在逐渐增多,也希望康复村更有历久弥新的可能。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