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烛游走,《韩熙载夜宴图》的画轴被逐渐照亮,全息投影的敦煌飞天舞女翩翩起舞;月窗里的木兰花开了又合,明清古巷的细节在你眼前一一呈现……这些魅力瑰宝的文化遗产都在豫园变得可触可感可知。
12-25,为期18天的《万物有灵——清华大学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成果展》在豫园商城华宝楼三层(豫园书局)开展。本次展览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王之纲博士担当策展人,旨在借助现代科技力量,重现古老文化遗产缤纷万千的色彩和生机灵动的魅力。
作为全球性艺术展览,“万物有灵”首站亮相于2016年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以清华美院团队为核心的参展团队展示了近年来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创新研究上的重要成果。展览将文化遗产通过数字复原,数字修复,多终端技术呈现等最前沿的科技创新整合到传统文化艺术、经典教育传承等多个领域。
整场展览共包含几大个展区:紫禁威仪,先贤圣迹,宝相霓裳,邑巷人家,传艺承明,其中囊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不同技术手段展现各自的主题,给观众带来新鲜的观感体验。
新媒体装置“骷髅幻戏图”把观者的好奇心拉进诙谐戏谑中,双手操控“金丝线”就能让小骷髅精悬丝律动,更精妙的操控是拨动屏幕上的丝线,它就会一招一式去扮演传统悬丝傀儡戏中的钟馗……此画原为南宋李嵩创作的绢本设色团扇画。大小骷髅戏过三招后疲倦倒地,延伸了宋画原作中蕴含的生死观念。
作品《与非》基于投影的交互装置,观众拨动风铃唤出鱼群。通过呈现不断黑白变化的鱼群与观众交互,或吸引或排斥的互动表达与和非的两种状态,传达阴阳相生的流动意境。
《韩熙载夜宴图》的互动演绎同样是充满新意。清华师生团队通过三维光影模拟、交互式剧情、高分辨率动画等技术和设计手段,将琵琶演奏、观舞、宴间休息、清吹、欢送宾客五段场景徐徐铺开。观看的过程与古人卷轴式的赏画方式一致,观众还能拿着“蜡烛”与画面互动,烛光会随着观众走动投射到画面上,照亮夜宴图一角,营造出一种私密的赏画体验。
“紫禁威仪”展区展示了“端门数字博物馆”,这是世界范围内首次将一座整体的古典建筑完全用作数字化展示的尝试,打开了故宫珍藏已久的文化宝库。数字互动技术与古典建筑家具巧妙融合,漫步其中,可以感知真实的宫廷生活,织绣、服饰、家具、书画、器物,穿越漫长时光,依然保有温度。
“宝相霓裳”运用AR、VR等技术再现敦煌文化。观看虚拟现实博物馆,可感受浸入式虚拟体验,更可欣赏到美轮美奂的全息影像“飞天乐舞”。
“先贤圣迹”以长卷动画演绎着“孔子博物馆圣迹图”。观众们可追随圣人脚步,走一遍“列国往事”,甚至还可以与圣人进行语音互动,听取谆谆教诲。
“邑巷人家”呈现了三维数字化技术复原的“明清古巷”和“羊舞岭窑”,观者可以亲身参与到历史环境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它们的价值。
“传艺承明”展区展示了众多文化遗产的传承,如甲骨文字体开发与推广项目等,“朝花夕拾”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展示了新材料与传统工艺的碰撞,为“传统手工艺如何生存”这一话题提供了思考。
策展人王之纲表示,“万物有灵”不单是通过科技对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同时它内在自带的文化内核具备源远流长的生命力,策展团队通过对内容进行不断的挖掘丰富,集中展示了中华文明遗传保护与创新研究成果作品。通过“故宫”故事、“敦煌”风情等主题的展示,向世人演绎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熏陶之旅,同时也诠释了“中国元素,时尚表达”的创新理念。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琳琳 实习编辑:朱佳明)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