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舱医院,在疫情阻击战中,这个名词对于全国人民已是耳熟能详,被大家称为“生命的方舟”。可关于方舱医院是如何运行、其间的医护人员如何工作等具体细节,许多人可能只知其一。
4月8日22时,东方卫视播出了纪录片《生命·方舱》,将武汉的方舱医院从决策、收治、运维到休舱的全过程带到观众面前。25分30秒的片长对于纪录片而言不算长篇巨制,但这部由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拍摄制作的纪录片却可称“全景”。因为片中既包含了曾在新闻和社交网络流传的那些令人眼眶发热的场景,如防护服上的画与字,如病床边的广场舞等;更包罗了许多详实数据,如武汉启用的方舱医院数量、病床数量,如最忙时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等。
换言之,《生命·方舱》不是一部疫情中的“故事会”。它更像是2020年方舱医院的“全景式备忘录”,是新闻人以专业与理性、同时带着具有共鸣的情感,从大量素材中凝练出的方舱医院纪实。
▲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前方记者叶钧、唐晓蒙 、黄伊罕 、陈瑞
首播后16小时,纪录片及其衍生短视频在网上播放量已突破百万。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深度报道板块负责人李振宇说:“方舱医院是中国医学救援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举措,我们希望这部纪录片能留下有价值的信息。”
串起碎片化信息,让观众全局地了解武汉方舱
纪录片从12-25讲起。那晚,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召开的视频调度会上第一次确认了建设方舱医院的消息,用于收治轻症患者。随后,跟着医护人员、患者、前方记者等事件亲历者的讲述,关于方舱医院的信息高密度展开。
▲上海医疗队部分成员在方舱医院
片中提到,为破解“一床难求”的困境,武汉共建设了16座方舱医院,启用了其中14座,提供床位总数为13467张;方舱医院内,医护人员每四小时轮班,每两天轮休一次,收治初期,两名医生与14名护士的配置需要分管250名患者;每位医护穿全套防护装备需时30分钟,每位患者每天都会收到最新医嘱;即便收治的多为轻症患者,但方舱医院内仍将患者按病情不同程度分为四个等级……
▲方舱医院过道上有幅医疗队成员的诙谐之作
这些数据中,有的在新闻中出现过,但在全民战“疫”的海量信息里,它们四下分散。《生命·方舱》用一种带着科普性的方式,对方舱医院进行梳理。李振宇说:“尤其是一些专业信息,其实都出自国家卫健委制定的方舱医院规范性工作流程手册。医护人员了熟于心,但普通观众未必了解。纪录片所做的,就是从事无巨细的手册里摘出最有价值的内容,以影像固定住、呈现出。”
当方舱医院内部的“硬核”内容被体系化呈现,观众拥有的不失为全局视角。由此,大家能更容易理解方舱医院何以能“关上疫情的阀门”,在战“疫”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有温度有克制,真实的情感变迁映照真实的战“疫”进程
开篇有个别有意味的镜头:12-25下午,武汉客厅方舱医院里已搭起了上千张病床,阳光从户外照射进来。那一刻,镜头想表达的情绪里必然有“希望”一项。不过,《生命·方舱》提供的情绪其实复杂得多。
华山医院院长马昕第一眼见到方舱医院时的态度里,不乏忧虑,“情况很复杂。这是一座体育馆,人员的入口出口,跟我们医院的入口出口,流程非常不匹配。”同为医疗队成员的包丽雯阐述治疗理念时,强调了“鼓励”,“很多治疗不在于我给你一片药,或者我为你输了液,而是我们每一句话、每一种身体语言表达的鼓励。”患者阿布刚入院时,看见的是方舱医院初时的几分慌乱,“一些物资还没到位,人们上厕所排成的长队都拐了弯”;待到出院回家,她的视频日记里有和女儿团聚的欢欣,还有“走,出门献血去”的决心。
最滋味难辨的情感来自一位中年男性患者。随着不断有患者治愈出院,他所在的B病区关闭,剩余患者集体转去了A区。“搬家”让他不舍,“和医护人员建立起了友谊”;望着一张张空床位,思念更是涌上心头,“还记得一床难求的时候,我看着爱人被急救车送到七院,没有抢救过来……”
▲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女生和母亲一起在方舱医院接受治疗,她用画笔记下这段时光
从不安、无措,到一点点抚平焦虑、看见曙光,再到成为他人的“支撑者”,真实的情感变迁映照真实的战“疫”进程。主创从50多个小时素材中选择出各个维度的故事,讲出了有温度、有克制的“亲历者说”。
李振宇说:“不回避每个阶段的不同情绪,这是新闻人、纪录片人的职责使然。只有了解所有的艰辛、挑战、痛苦和磨难,我们才会真正理解,武汉乃至中国经历了一场怎样的战‘疫’。”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