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2-26开始,我国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这是自2020年初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传染病甲类防控措施三年以来,疫情防控政策的又一次重大调整。眼下正临近春节,可以预见到,随着方案的落地,人员流动的规模和速度都将有所增加,这将对疫情防控和患者救治等都提出新的挑战。
尤其是在出入境政策方面,“乙类乙管”方案实施后,取消了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来华人员在行前48小时进行核酸检测,结果是阴性的就可以入境。有网友担忧,这虽然为入境人员创造了便利,但同时是不是也增加了境外新冠病毒输入的风险?是否会导致当前国内流行的主流毒株进一步发生变异,从而进一步带来更多安全隐患?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胡善联在接受东方卫视《午间30分》栏目采访时表示,一方面,我们虽然取消了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但仍然要求来华人员在行前48小时进行核酸检测,结果是阴性的才能入境,这就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境外人员来华带来的感染风险;另一方面,境外人员带来的感染风险取决于境外变异毒株和国内流行的毒株之间,在结构上游多大的相似性,或者说它的变异差异有多大。从各国最新的监测数据来看,目前国内流行的毒株和其他国家主要流行的毒株都是奥密克戎的亚分支,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发现国内新出现的变异毒株,因此,如果担心境外人员一进来就会造成新一轮传播风险,应该说不大可能。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近日介绍说,从12月初至今,中国疾控中心通过抽样调查,完成了1142个病例的全基因组测序,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亚分支BA.5.2和BF.7占全国流行的绝对优势,两者合计超过80%。此外,还有7个奥密克戎变异株亚分支也在流行。这些亚分支中没有发现特征性的基因组突变,都是境外输入而来。12月共发现31个奥密克戎变异株亚分支输入国内,其中也包括正在国外加速传播的BQ.1、XBB等亚分支。但是短期内,由XBB系列变异毒株包括XBB.1.5在我国引发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极低。所以我认为,对于境外毒株的变异情况,我们要重视,要进一步加强动态监测,及时掌握新冠病毒变异的情况和趋势,并及时作出研判和应对方案。
从前天开始,我国进入为期40天的春运时间,交通运输部此前介绍说,相比往年,今年春运期间,回乡过年、探亲访友、旅游观光等出行需求将集中释放,春运客流将从长期低位运行到快速恢复攀升。那么,大规模人口的迁徙流动,是否会导致更多人群面临感染风险?需要我们的疫情防控工作做出哪些调整?
对此,胡善联表示,新冠病毒感染是一种与呼吸道密切相关的传染病,所以人口的迁移流动毫无疑问会增加人群在病毒中暴露的机会、容易增加感染风险。但是也要看到,目前国内多数地区都已经迎来了一波感染高峰,有些地区甚至已经度过了这波高峰。比如说,河南省卫健委今天刚刚通报,截至12-26,河南省新冠病毒感染率为89%,其中城市89.1%,农村88.9%。根据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的说法,有些地区的感染趋势还出现了下降的情况。经历这波感染高峰的人,现在已经或多或少拥有了一定的免疫力了,这对我们的健康是有保护作用的。
还有一个情况是,随着疫苗接种工作的推进,我们的疫苗接种率尤其是老年人群的疫苗接种率已经大大提高了。在上海,60岁以上老年人群有420多万人都接种了疫苗,其中全程接种的就有396万人。这还不是最高的。比如河南省,截至12-26,60至79岁人群的全程接种率高达98.49%,80岁以上人群接种率也超过了93%。我们已经多次说过了,疫苗接种对于防感染、对于脆弱人群的防重症,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疫苗接种率的提高也为我们的健康筑起了一道防线。
所以,虽然说通过春运以及春节期间的走亲访友活动,人口的迁移和流动规模和速度都大大增加,未来发生第二波感染的概率是存在的,但是这种概率是比较小的,即使发生了,所引发的感染风险也会大大降低,不会形成太大的波峰。不过,这不等于我们就能掉以轻心了。我还是要提醒一下,我们仍然需要认识到,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我们的个人防护意识仍然需要加强,勤通风、勤洗手、戴口罩这些都不能忘记。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金梅 周缇)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