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上海黄浦江畔,2024陆家嘴论坛将如约而至。步入第十五届,这场金融盛会已在中国金融改革开放进程中镌刻下鲜明的“陆家嘴”坐标。开幕当天,“科创板八条”重磅发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旗下机构宣布落户上海……又一年“陆家嘴”吹来的风,将如何助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再上层楼,东方卫视《今晚》特别栏目 “看懂上海”邀请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湧,一起解读。
5周年!科创板改革再出发
今年恰逢科创板开板五周年,借着陆家嘴论坛开幕的契机,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这标志着科创板改革再出发,将为资本市场服务新质生产力打开新空间。
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此次改革进一步突出科创板“硬科技”特色,健全发行承销、并购重组、股权激励、交易等制度机制,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正是立足于“硬科技”这一定位,“科创板八条”提出,要进一步完善科技型企业精准识别机制,同时支持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大、科创属性突出的优质未盈利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提升制度包容性。
此外,“科创板八条”还提出优化新股发行定价机制,在科创板试点调整适用新股定价高价剔除比例;并建立健全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硬科技企业股债融资、并购重组绿色通道,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收购优质未盈利硬科技企业。
科创板自设立之初,就承担了支持科技创新和制度“试验田”的重要使命。5年来,这片“试验田”已逐渐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的聚集地。截至今年5月底,科创板上市公司已达572家,总市值5.17万亿元,IPO融资总金额9091亿元,“强磁场”效应持续放大。
吴清指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企业通常具有高投入、长周期、经营不确定性大等特征,与坚持“长期主义”的耐心资本在本质上是高度契合的。“证监会将和有关方面一道,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
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湧看来,只有服务于实体经济、服务于科技创新,金融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对于如何吸引更多的“耐心资本”,除了依靠市场和时间去强化科创板“硬科技”定位,更要依靠相关机制的建立。比如,此次“科创板八条”所提出的优化私募股权创投基金退出“反向挂钩”制,即基金前期投资期限越长,锁定期越短。而“推动优化科创板司法保障制度机制”的举措,也将促进形成科创板良好的市场文化和投资文化。
值得注意的是,“科创板八条”细则公布后,上海证券交易所随即发布了最高报价剔除比例,这意味着“科创板八条”中“优化新股发行定价机制”举措的落地。
现行业务规则和行业倡导建议明确,最高报价剔除部分为所有网下投资者拟申购总量的1%~3%,实践中一般选择按照1%的剔除比例执行。
“为进一步加大网下报价约束,科创板将试点统一执行3%的最高报价剔除比例。”上交所有关负责人表示,该所将在后续科创板新股发行与承销方案备案中,对发行人和主承销商执行前述安排的情况予以关注。
“在证监会发布‘科创板八条’后,上交所随即发布相关执行举措,充分体现了‘上海速度’。”张湧进一步指出,新股定价时,相关利益方在询价时往往会报出较高价位,其结果或将导致发行价偏高、市值高估、上市首日即破发、上市即高点等情况的出现,而执行3%的最高报价剔除比例,不仅有利于维护合理的报价区间,更是对投资者的保护。
多部门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迈向更高能级
对于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上海依然是金融开放举措先行先试的首选地。
在陆家嘴论坛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将会同上海市人民政府出台加快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积极探索保险资金试点投资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合约及其相关产品,放宽临港新片区非居民并购贷款限制,鼓励中保投资公司等在沪更好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功能,支持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在沪落地。
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建设于去年6月正式启动。之后,随着实施细则发布、多家险企设立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等一系列动作,上海再保险“国际板”建设不断提升能级,成为金融市场对外开放进程中的又一标志性举措。
张湧注意到,从中国保持着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的地位,可以看出,未来中国再保险市场的潜力巨大。而上海“国际板”建设提速有助于吸引更多国际分入业务,从“单向开放”跑道切换至“双向开放”,这也有助于增强中国与全球再保险市场的双向融合。
外界还注意到,金融外汇领域一批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举措,也在上海率先落地。目前,上海辖内特许机构可兑换币种已达50种,今年以来上海企业外汇套保比率达35.7%,创历史最高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鼓励上海依托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银行外汇展业改革与尽职免责等政策,探索“越诚信、越便利”的外汇管理模式。同时,着力提升资本项目开放质量,为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营造环境。
张湧指出,之所以将这么多首创性金融改革放在上海,是因为上海持续推进“五个中心”建设,不仅仅是为了上海自身的发展,更是国家赋予上海的重要使命,是上海国际大都市发展的功能定位,是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抓手。
上海吸引力、竞争力、行动力将再次传向世界
深化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上海呈现出能量强大的资本循环枢纽功能。12-2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在上海成立一个新的IMF区域中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目前在全球设有20个区域中心和办事处。IMF方面表示,上海区域中心的建立,旨在进一步加强IMF在亚太地区的工作和伙伴关系。该中心将成为一个促进研究工作的枢纽,就新兴市场和中等收入国家关注领域的开展相关研究。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人民银行将与上海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市场机构共同努力,一如既往地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推进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
作为世界经济体制的三大支柱之一,IMF选择在上海设立一个新的区域中心,在张湧看来,是对上海综合环境营商环境的充分肯定。此外,也可以看出人民币在全球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中影响力的提升。
透过IMF上海区域中心这个“枢纽”的落户,可见的是上海这座国际金融中心的吸引力、竞争力和影响力,正在持续增强,并向全面提升能级的阶段迈进。
2023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同比增长15%,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突破20万亿元,各类持牌金融机构1771家,外资金融机构占比近三分之一。
今年以来,不断有新的外资机构通过上海加码中国市场。目前,全国6家新设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国内五大行参与设立的外资控股合资理财公司、超过一半的新设外资控股券商全部落户在上海。
巨大的吸引力,来自于强大的竞争力。2021年5月,上海率先提出打造全球资产管理中心的目标,经过三年努力,上海资管规模已占全国近30%,其中公募、私募和保险资管位居全国首位。同一年,上海开始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并依托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率先推出多个绿色金融产品。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上海绿色融资余额已超1.5万亿元。
形成竞争力的关键,则是改革开放的行动力。聚焦“引进来”,上海正筹建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提升国际再保险中心能级,创新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化期权品种。聚焦“走出去”,上海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在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升级、自贸区离岸债券发展等方面发力。
以高水平金融开放,促进高水平配置全球资源,进而影响和推动中国和世界经济增长,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愿景与此次陆家嘴论坛的主题——“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完全一致。上海的吸引力、竞争力和行动力,也将通过陆家嘴论坛,再一次传向世界。
编辑: | 方菲菲 |
责编: | 赵歆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