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根竹子,到一把篾丝;从一只竹编鸟,到“百鸟归巢”。78岁的上海农民王志安,在崇明岛上建起了一座乡间的竹编手工艺品展厅。
这间展厅,曾经是王师傅养兔子的地方。最初,这些竹子也没有变成工艺品,而是篮子、筛子这些最朴实的劳动和生活用具,是王师傅谋生的手艺。
王师傅与竹编鸟的缘分,始于2016年。当时,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在筹建一座观鸟房,室内需要一些鸟类元素的装饰作为点缀。考察团在附近村镇走访,听说了擅长竹编的王师傅。
编篮子、筛子,王师傅自然不在话下。但如何才能用一根根竹篾,还原这些形态各异的鸟呢?年逾古稀的王师傅犯了难。一开始,他甚至尝试将萝卜削成鸟的身体的形状,再将竹篾一圈圈围起来。半年的时间里,王师傅尝试了不同的方法,最终从近三百个不完美的半成品中,摸索出了还原真实鸟类外形的奥义。
2017年,王师傅制作的近30种竹编鸟正式入驻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们的原型大多数都是东滩自然保护区的重点保护鸟类。
王师傅的家中有两亩地,蔬菜、粮食大多是自给自足。只不过地里的农活,是妻子忙得更勤快一些。王师傅大多数时候都在安安静静地做竹编鸟。妻子午后下地,傍晚挑菜归家,他始终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喝水、不休息,也不说话。
然而,谈起自己的作品时,他就像变了一个人:兴奋、健谈,如孩童般活泼。在展厅里,他声情并茂地向记者介绍着自己的作品。“这个是鹬蚌相争的场景,一只鹬在吃蚌里的肉,蚌的壳夹住了鸟的嘴。”“这个天鹅的翅膀要大,要大气,像飞一样,两只脚在水面上像刹车一样。”
为观鸟台做编竹鸟的任务早已完成,但王师傅的这双手却再也闲不下来了。这几年,王师傅和他的竹编手工艺品展厅名气越来越大,吸引了不少人慕名而来。周边的村庄都争相展出他的作品,还有村子聘请他去村活动中心,现场展示竹编鸟的手艺。
八年来,王师傅的竹编鸟作品除了被东滩自然保护区收藏,几乎都被他摆进了自己的竹编手工艺品展厅。关于自己的这门手艺,王师傅也曾有过一个很大的梦想——用竹编鸟做出《百鸟朝凤图》。但王师傅也坦言,自己年纪大了,眼睛也看不清了,房间更是不够大。
五月的崇明,芦苇正蓬勃生长。王师傅熟悉的鸟儿或在遥远的北方栖息,或在远处的天际翱翔。“百鸟朝凤”或许终难梦圆,但他倾注心血做出的这一件件艺术品,为南来北往的候鸟们,留下了它们在崇明岛的瞬间。
编辑: | 郝思舜 |
摄像: | 李响 |
责编: | 陈瑞霖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