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卫生间,又称家庭卫生间,是指在厕所中专门设置的,为行为障碍者或者协助行动不能自理的亲人使用的卫生间。那么上海的第三卫生间现状如何?使用率怎样?推广第三卫生间需要解决哪些难题?
最近,在哈尔滨一地铁站,一名女子因阻止男童进入女厕所,与孩子的母亲爆发激烈争吵,视频很快引发了社会热议。市民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
“即使他妈妈说他很小,但是我觉得也不小了,已经上学了嘛。对于男孩子而言,也不利于他的身心健康。
“如果我是家长,我会让他去男厕所,我在门口等他。在孩子幼儿园的时候,要给他一种规则,男女要分开。”
事实上,类似的尴尬不仅是父母带孩子外出时会遇到,有时儿女需要陪同长辈去洗手间时,也会碰到类似的问题。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类尴尬,“第三卫生间”的概念出现了:有相对独立的空间,内部设施能方便一些行动不便人士,也能方便儿女协助老人、父母协助小孩等特殊情况。这几年,上海也在不断推进“第三卫生间”的设置。那么市民、游客的使用感受度如何呢?透视记者进行了一番走访。
在豫园,来游园看灯的中不少是亲子组合。园内所有的卫生间都设有“第三卫生间”,内设成人和儿童两套座便器、洗手台,也有供幼儿更换尿布的可折叠多功能台、儿童安全座椅等,指示标识也比较清晰。
也有一些新建的商场,还将特殊人群的使用需求,细分为三类。无障碍卫生间,满足行动不便者;母婴室里,不仅物资齐全,还分隔出独立的哺乳空间。
不过,功能齐全的家庭间分别设置在男女卫生间内,也就是说,要带异性孩子或长辈如厕,还是得步入引发争议的区域。同时,标识还不够清晰,有些可以带大小孩进入的,门口只标识了婴儿图标;而还有一些公共卫生间,虽然挂了“第三卫生间”的牌子,但实际上,内部设施满足的仅是无障碍卫生间的标准。
也许正是标识不够明确,这也使得“第三卫生间”虽然推行多年,但不少市民对它的功能认知仍然不足。
记者在走访中还发现,在一些特殊的场所,比如,医院。由于很多都是行动不便的老人或者病人,去洗手间都需要有人陪伴,仅设一间的第三卫生间,并不足以满足需求。“特别是早晨,就要排队。老人总归不是太方便,要等十几分钟。”一位患者家属说道。
去年,上海新修订并实施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其中就提到要注重公共厕所在人性化方面的提升,对于在大型商场、文化体育场馆、旅游景点、公园等人流密集场所新建、改建公共厕所的,要求设置“第三卫生间”。但如何从需求出发,设置的更合理、引导地更明确、管理地更到位,显然还需要不断地优化。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局规划发展处副处长、市人大代表张莹萍表示:“确实场地上还是要占一定的面积的,所以实际条件困难的地方,比如说餐厅,或者说人流密集的楼层,设置一处,只要加强标志标牌的引导,应该也是可以实现的。我们相信有限的空间里也是可以挤出来一些的,还要加强保洁的频次、服务的水平。”
“第三卫生间”是城市文明的象征,也体现着城市公共服务的人文关怀。目前,上海配建有“第三卫生间”的环卫公厕有700多座,配置比例达到25%。在不断改建、新建第三卫生间的同时,也需要不断提高公众对第三卫生间的认知度,通过设计浅显易懂的指示标识,来提高使用率。此外,在第三卫生间管理中,还要做到精细化、规范化,不仅是建好,更要管好。
(编辑:由由酱)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