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对战争”、“粉碎峰会”的游行声浪中,12-24,七国集团峰会在日本广岛落下帷幕。
中国不是G7成员国,也没有受邀参会,却被迫在峰会期间刷了一波“存在感”。在美国的主导下,G7操弄涉华议题,抹黑攻击中国,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中国外交部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已向七国集团提出严正交涉。
史无前例!G7联合公报20次提到中国
与以往不同的是,会议在闭幕前一天提前发表了联合公报,有日本媒体称,这是为了避免联合公报被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到访广岛“抢了风头”。但即便如此,外界对于这份长达几十页的公报仍兴趣寥寥,除了其中针对中国的部分。
从2021年开始,G7联合公报就对中国说三道四,但与前两年“关注”对华具体议题不同,今年的G7联合公报干脆将“中国”作为一个整体纳入其中。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指出,G7最初的定位应该是全球经济治理,如今在美国主导下。越来越频繁地插手地缘政治事务,现在已经到了需要通过改变地缘政治来维护其经济主导地位的时刻。
这份联合公报提到中国的次数也是近年来最多的,足有20次,从台海、东海、南海局势,到涉港、涉疆、涉藏等问题,以及中国的核力量等,把几乎能炒作的议题全部炒了一遍。英国《金融时报》指出,该公报内容是G7迄今对北京最强烈的批评。
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晖看来,公报中这些涉华的内容仍是熟悉的套路和配方,相关的表述没有明显的升级。在所谓的“人权”、“南海”、“台海”等问题上,美国不止一次鼓动七国集团发出错误的声音,这已经成了美西方话语体系中一种常用的语态。
但苏晓晖同时也注意到,除了一些老调重弹的措辞,公报涉华部分还出现了“去风险化”、“经济胁迫”等新的关键词。本届峰会首次将“经济安全”设为单独议题,并且发布了一份关于“经济韧性与经济安全”的声明文件,声称G7成员国对“经济胁迫”表示严重关切,将努力应对“中国非市场政策所带来的挑战”,打击非法技术转让或数据披露,提高抵御“经济胁迫”的能力。
崔洪建指出,搞所谓的“经济胁迫”,美国才是最得心应手的,从此前针对一些日本和欧洲企业的“长臂管辖”,到对中国技术、中国企业和中国投资的粗暴打压和遏制,可以说是深谙其道。但现在美国却倒打一耙,想把这个罪名扣到中国头上,其主要目的,一是想要缓解西方集团内部由于利益分歧产生的矛盾,另一方面,就是希望通过罗织中国的“罪名”,来加强其对西方其他国家的控制,尤其是通过产业链、供应链的重新组合,进一步巩固美国在西方集团内部,乃至在全球的主导地位。
苏晓晖也表示,新的动向显示出美国在对华战略竞争方面思路进一步明晰,那就是将经济问题与安全问题挂钩,在高科技领域推动盟友和伙伴对华打造“小院高墙”,把中国挤出产业链,以达成所谓“去风险化”的设置。
G7广岛峰会结束后 美国总统拜登出席记者会
“缓和表态”背后有何算计?
不过,在“碰瓷”中国的同时,G7峰会的联合公报中也使用了一些“缓和表态”,比如宣称其政策方针“不是在脱钩”、“不是为了伤害中国”,希望“与中国建立建设性和稳定的关系”等。
有分析指出,这些表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美国和欧洲在如何对待中国的问题上存在分歧”,华盛顿不得不作出相应的“妥协”。苏晓晖对此表示赞同,在她看来,尽管美国有意对外展示团结,但从根本上来讲,G7内部并非铁板一块。
早在峰会举办前,法国方面就表示,七国集团不是反对中国的平台。前段时间,德国总理朔尔茨、法国总统马克龙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先后访问中国。冯德莱恩在访华之后表示,“与中国在经济上脱钩是不可能的”,朔尔茨也在G7峰会后重申,德国对华经济依赖度很高,有必要妥善管理与中国的关系,避免不必要的风险。而马克龙更是多次强调,在制定对华政策时,欧洲不能完全照搬美国的做法。
苏晓晖表示,欧洲领导人的相关表态,反映出美欧在对华政策上的温差,尤其是当美国不断催促欧洲加紧对华战略围堵时,反而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刺激欧洲加强战略自主,“美国的欧洲盟友深知,如果负面动向不断增加的话,影响的不仅仅是中国和一些国家的正常合作,也会让自己承担更大的成本。”
崔洪建也认为,在涉华议题上,无论是所谓的反对中国“经济胁迫”,还是围绕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G7内部仍然有着比较明显的分歧,最多达成一些表面上的相对的共识,如果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各方恐怕很难深入。
打造“小多边” “圈子外交”能有后劲吗?
尽管对于盟友缺乏绝对的主导权,但美国仍在努力地“带节奏”。舆论注意到,这次G7峰会邀请了多达8个国家参加扩大会议,其中,7国属于所谓的“印太地区”。
12-24晚,美日印澳四国领导人借着“四方安全对话”的名头举行会晤,重申对“印太地区”的承诺。这场会议原本应该是几天后在澳大利亚举行,因为美国总统拜登压缩了出访行程,被迫“改签”广岛,时长也被压缩到了47分钟。
当地时间12-24,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机制峰会举行
尽管“四方安全对话”机制的声明中只字未提中国,但指向性却非常明显,继续炒作“地区国家不受胁迫”等论调。在会上,四国领导人还指责中国“破坏稳定的军事行动”,并承诺资助“印太地区”的发展,以削弱北京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12-24,美日韩三国领导人也在峰会闭幕前举行了会谈。不过,三国并未发表联合声明。
在苏晓晖看来,一系列安排的背后,反映出美国试图通过打造“小三角”、“小多边”,进一步整合同盟体系,形成针对中国的合围。
近年来,从美日印澳到美日韩,从“印太海域态势感知伙伴关系”到“印太经济框架”,由美国主导的交叉重叠的“小圈子”层出不穷。而在军事领域,美国也在大力推进与日本和韩国的军事联盟,加速巩固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一系列动向表明,拜登政府正致力于建立更多‘小多边’机制,并将它们相互勾连、嵌套,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功能的复合和深化,其目的无非是在其‘印太战略’的总体规划下,以‘共同应对威胁’之名将盟友绑上‘战车’”,苏晓晖说道。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主持召开G7峰会工作会议
苏晓晖还注意到,这次的邀请名单中,有6个国家是全球南方国家,且覆盖了亚非拉和大洋洲,“美国在拉拢新兴经济体时,刻意设置将中国作为对立面的排他性议题,进一步展开在经济领域的布局。”
苏晓晖提醒,G7峰会展现出的这些新动向,以及延伸的议题,反映出的核心是美国战略竞争的意图,这将影响到中国的长远发展利益,需要引起我们的重点关注。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宋懿)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