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溯源而上,过了四川宜宾,到了云南、西藏境内,便被称作金沙江。在金沙江上游,四川凉山州布拖县冯家坪村与云南省巧家县鹦哥村隔岸相望,一条跨度470多米、距江面280多米高的跨江溜索已经运行近20年,是现今金沙江上最后一条仍在运行的溜索。
鹦哥村,背靠着大山,正对着悬崖,几栋沿江的房子垂直向下,就是金沙江。历代的村民想要外出,要么翻越大山来到公路,去巧家县县城,要么下到江边,渡船到四川,那里的山势略为平缓,更好搭车去四川的县城。
爬下陡峭的悬崖不容易,而金沙江湍急,坐船也不安全。村里有老人回忆,1998年,金沙江上翻过两艘船,“一船十几个人,两船二十几个人就没了”。相比之下,坐山间溜索成为了更安全、也便捷的选择。
如今,外人来看溜索,只见简陋的铁框支撑在两根手腕粗的钢筋之上,隔着木板,金沙江透过缝隙在汹涌流淌。滑轮轰鸣,腾空前进,只有勇敢者才会说,“脚底没有发软,我不觉得害怕”。但在深深的峡谷里,这种“紧张”早已是生活的一部分。只需在对面的四川,大喊一声“开溜咯”,只需五分钟就能到达村庄的入口。而守护着每一个乘客安危的则是74岁的蒋世学老人。二十年前,他筹借了6万元,和鹦哥村的另外十户村民一起拼凑了12万,架设起了索道。从五十多岁到七十多岁,蒋世学凭着肉眼就能精确地控制轿厢位置。500米开外的对岸,轿厢总是可以稳稳地停在土坡上。
从最初2元每人到现在5元每人,老蒋靠这部溜索维持着生计,也让全村人的生活得到了便利。村民们都说,口袋里可以没有村长的电话,却不能没有蒋世学的电话。每每村里有红白喜事,进村的客人便会源源不断。更出乎意料的是,这个只有一平米大的轿厢,可以承载1.5吨的货物,放眼望去,村里的电线杆、牲畜几乎全是靠溜索一点一点运进来的。
然而,尽管溜索大大改善了鹦哥村人的生活,但不满意的地方仍然比比皆是。有准儿媳被溜索吓跑的,也有家宅在村庄的深处,过了溜索,仍然路途遥远,还要走上半个多小时才能到家的。
从2013年开始,金沙江上共开展了77个“溜索改桥”项目,其中就包括去年7月通车的,鹦哥村下游一公里处的金沙江大桥。新年里,这个国家级贫困村里不少人开始造起了新房子,这在原先,他们想也不敢想。
在记者探访鹦哥村的时候,发现大桥下方的宋敬全一家正生着炉灶,给盖房的施工队做饭。原本的黄土房太小,无法容纳夫妻俩和大儿子、二儿子全家。宋敬全说,在原先,他根本不敢盖房子,因为材料的运费比价格还贵,举债造楼,他造不起。
通过纸和笔,宋敬全算了一笔清楚的经济账。以一袋水泥为例,从巧家县城购买的价格是20块一袋,找一辆运输卡车拉到岸对面,运费是60块每吨,折合下来是1.5元一袋。接下来用老蒋的溜索来过江,一袋水泥还需要1块5。之后,由于宋敬全家距离溜索有一公里的直线距离,但村里道路险阻,上下坡不断,请人扛水泥,租马来拉水泥,每袋在村内的运费竟要40元。
“盖个房子要花八九个月的时间,费用要30万。”宋敬全感慨,太贵了。
现在,大桥就在家门口,水泥仍然是二十元一袋,卡车的运费1.5元一袋,但从大桥上运到家里,人工费降到了10元一袋。“剩下来的钱,我又可以买一袋水泥。”宋敬全算了算日子,三个月的时间,房子就能造好。
临近过年,远嫁的女儿,外出打工的青年纷纷回家,第一次可以开车回家,第一次可以不坐溜索,也令他们感到满足。
而再过几个月,大桥的延伸段将深入村庄,并且和鹦大公路连接,贯通到茂租镇和巧家县。年底,昆明至巧家将全程高速,并与宜攀高速连接。在岸对面,都香高速计划要在离鹦哥村不远的四川金阳县对坪镇留出口,有村民说,以后去昆明,去成都都将不再是奢望。
鹦哥村的气候、土壤向来适合生产甘蔗、无籽石榴和花椒。但运费比产品价格还高,又如何卖得出去呢?村民们大多只能种粮食、蔬菜自给自足,是鹦哥村难以脱贫的重要原因,茂租镇党委书记刘志明介绍。而如今,“致富”的道路通了,招商、旅游都变成了可能。
蒋世学也满心欢喜,他不必再担心溜索没了生意,村上已经答应承担接下来运维的成本,方便的交通,险峻的美景,朴实的村落外加“亚洲第一高溜”的名号,大量的户外运动爱好者和游客已经在来的路上了吧。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朱厚真 刘宽漾 昭通台 邬翔 通讯员:周开权 云南台 董柱辉 陈瑜)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