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字博大精深,上海地大名字奇巧,下面这些地名的读音,很多连上海人都读不准。赶快收藏起来,否则还怎么在上海混?
No.1 佘山(shé)VS.余山
佘(shé)山,佘太君的“佘”。
佘山位于松江,这里有著名的天主教朝圣地——佘山圣母大教堂,山顶有一座天文台,山下是土豪聚居地——松江别墅群。
绝大多数上海人都知道佘山,一些初来乍到的人,往往会误读成余山——尤其在九号线上,常常听到有人说:“下一站是余山站。”
No.2 颛桥(zhuān)VS.瑞桥
颛桥(zhuān qiáo)镇,位于闵行区中部偏南。
No.3 蕰(wēn)藻浜VS.蕴(yùn)藻浜
“蕰藻”是水草、水藻聚集的意思,因为“蕰”与“蕴”字形相近,“蕰藻浜”往往被误写、误读为“蕴藻浜”。
蕰藻浜是上海市北部的一条重要河流,它西起嘉定区安亭镇以东的吴淞江,向东经宝山区,于吴淞口处注入黄浦江,全长38公里。
别小看蕰藻浜,这是上海现存除了长江、黄浦江以外为数不多可以通航百吨级货船的河道之一,是蕰川公路的起点,还是上海市区北部的重要军事屏障。
No.4 堡(bǔ)镇VS.(bǎo)镇
堡镇位于崇明岛上。堡镇的原意,指的是城墙比较比较低矮的小城镇。当地人都知道它的正确读法,不过其它地方的人,估计就勉为其难了。
No.5 肇嘉浜(bāng)路VS.肇嘉(bīn)路
在上海,有很多地方叫XX浜,因为浜是小河沟的意思,过去上海河道交错,后来填河修路,才形成了目前众多的宽阔马路。比如肇嘉浜路,陆家浜路。
No.6 百(bó)色路VS.(bǎi)色路
百(bó)色路,取名自广西百色,就是邓小平开展百色起义的地方。当然现在也有说法是可以读成百(bǎi)色起义的。
百色路位于徐汇区,附近名校云集,有上海中学、华东理工大学等。
No.7 北翟(dí)路VS.北(zhái)路
关于北翟路的翟究竟怎么念,曾经有人特地上网问:
甚至,路牌也曾经出错!!!
上海新闻办还专门解释过,回答网友的提问:此处“北翟”确实应该念“bei di”。
No.8 柘(zhè)林镇VS.(tuò)林镇
柘,是一种灌木或小乔木。
柘林镇位于奉贤区西南部,这是一个老镇,这里的柘林古文化遗址,是良渚文化的遗址,距今已有三四千年。
No.9 五厍(shè)VS.五库
很多人看过五厍的菊花展,却说成是五库的菊花展。真是冤枉啊!
据《中国人名大辞典》记载,早在公元265年,有个名叫吾彦的做官人故居在这里,因为他姓吾,所以他居住的房屋就叫“吾舍”。“五厍”就是由“吾舍”谐音而得名。
由此可见,五厍这个地方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
公元751年,那时候五厍属华亭县,在清朝顺治年间,华亭县的西北部划分出来建立了娄县,五厍划归娄县,到了1914年,把华亭县、娄县合并成为松江县,五厍就归松江县管辖!
厍是村庄的意思,和仓库的库完全不搭界,伦家上面没有一点哦!
就连百度地图都错了!
No.10 古猗(yǐ)园VS.古(qí)园
古猗园位于嘉定区南翔镇,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名“猗园”,取自《诗经》中“绿竹猗猗”一句。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更名“古猗园”。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
No.11 黄陂(pí)北路VS.黄(pō)北路
上海很多地名都是取自全国各省市,黄陂北路也不例外,黄陂是湖北省武汉市的一个市辖区。
一号线有个黄陂南路站,可千万别在地铁上嚷嚷“黄pō南路”哦!
No.12 会(kuài)稽路VS.(huì)稽路
同样,会稽是浙江省绍兴市的一个地方,那里有一座很有名的山叫会稽山。
所以,会稽路念kuài稽路,而不是huì稽路。
会稽路在黄浦区,是位于西藏路与人民路之间的一条小马路。
No.13 八埭(dài)头VS.八(dì)头
“八埭头”——这是一个只有很多上了年纪的老杨浦人才知晓的地名。作为平凉西块的代名词,这里曾是最具上海老弄堂风情的旧时里弄之一,更一度繁华至有“杨浦南京路”的称号。
埭,在沪语里的意思是“排”。19世纪末、20世纪初,杨树浦工业兴起。1908年,天主教会在通北路上,造了八排两层砖木结构的房子,供职员和工人居住,“八埭头”由此得名。
No.14 莘(xīn)庄VS.(shēn)庄
自从地铁一号线通到了莘庄,把莘(xīn)庄错念成shēn庄的人就大为减少了。
不过,莘莘学子们,如果你去山东莘县,这里的莘,还是念为shēn哦。
No.15 泖(mǎo)港镇VS.柳港镇
泖是水面平静的小湖的意思。泖港镇在松江区,这里还有个桑葚种植采摘基地。
有没有发现松江念不来的地名特别多?可能因为这里是上海之根,历史比较悠久吧!
(来源:文汇报)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