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衢州黄坛口村,每天最热闹的时候就是早上了。附近的工人、学生们清晨都聚集在村口的早餐摊上,各个摊位前热闹非凡。
“奶奶,我要一豌豆浆,自己倒了哦!”“奶奶,两个粽子我打包了,钱放这里啊!”在毛奶奶的摊位上,顾客们像在自己家里一样,熟门熟路地提壶倒豆浆,拿着袋子装食物,整个过程都是“自助式”的。毛奶奶卖的鸡蛋饼、糯米稀饭和豆浆都是一份五毛钱,可这个“一份”究竟是多少,标准也全由顾客自己决定。
刚过早上7点半,正是早点生意最红火的时候。别家的摊上还是热气腾腾的,而毛奶奶的摊几乎卖空了。记者数了数毛奶奶的钱罐子,只多出了20多块钱。
“我不是为了赚钱。”毛奶奶说,“有些学生是山里的,太穷了,涨价了他们吃不了这么好。有些残疾的,年纪大的,我也都不要钱。”让毛奶奶坚持了24年的动力,就是能为条件艰苦的村民们提供物美价廉的早饭。
走进毛奶奶的家,感觉像是进入了上个世纪80年代的手工食品作坊。石磨磨的豆浆,手打的糯米,自己包的粽子……毛奶奶所做的早餐都是从原材料开始亲手打磨制作的。“我年纪大了,用电不方便也不安全,还是烧烧煤炉,用石磨做更顺手。”毛奶奶坚持百分百纯手工做的早餐,既保证了早餐的口感,但也加重了毛奶奶的工作量。因此,她每天凌晨就要起床开始进行早餐的准备工作。
凌晨一点半,毛奶奶开始起床做饭粿。这是她今年才开始做的新品种早点。“这是我爸爸以前教我做的,他那时候干活没力气,吃了这个就恢复过来了。”毛奶奶做这道饭粿木耳汤,既是为了怀念父亲,又能给孩子们和老年人增加营养。
石磨是24年来毛奶奶每天都要打交道的工具:糯米要花两个钟头磨12斤左右,隔一天又要花半小时磨2斤左右的黄豆。记者试着帮毛奶奶推石磨,结果转了几圈就气喘吁吁。记者粗略估算了一下,毛奶奶转动一圈石磨需要耗时两秒,假设毛奶奶每天平均磨磨40分钟,那么一天就是1200圈。一个星期,就是8400圈。一年下来,如果毛奶奶工作250天,居然要转动石磨30万圈。只此一项繁重的体力劳动,毛奶奶就坚持了24年。这还不包括她每天在屋子里提着各种重物来回往返上万步。长年的劳作,让毛奶奶的腰、脖子和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她的脖子和脚踝上总是贴着膏药。为了方便劳动,毛奶奶有时甚至会脱了鞋子,光脚干活。
尽管满身伤病,但一整晚,毛奶奶没有一刻得闲。凌晨3点,夜深露重,位于山区的黄坛口村气温比白天骤降了15度。但毛奶奶依然忙得满身是汗。除了磨磨,毛奶奶还要在天亮以前煮好饭粿木耳汤,把鸡蛋和面粉裹成饼,给糯米粿包上馅儿。直到凌晨4点半,才准备就绪,开始装车。所有的东西分两车装运,除了已经准备好的早点,甚至还有煤炉、桌椅和锅碗瓢盆。等毛奶奶骑上第二趟三轮车,正式出摊,天已经亮了。架好油锅,摆好碗筷,炸糯米粿,煎粽子,摊鸡蛋饼,对毛奶奶来说,最忙碌的时候才刚刚开始。
早上6点,毛奶奶迎来了她今天的第一批顾客,大部分是长期支持毛奶奶的老顾客,但其中还有一位外乡人:“我听我女儿说,这里有位80多岁的老人,早饭卖得很便宜,是专门为大家服务的。”这位70多岁的老大爷听说了毛奶奶的事迹,专程起个大早从邻村赶来支持毛奶奶。
到了7点,顾客逐渐多了起来。许多孩子认准了老奶奶手打的豆浆和自己包的粽子,吃得不亦乐乎。毛奶奶有时候看递过来的钱面额太大,就连连挥手说不要了。有些和毛奶奶差不多岁数的老年人过来,毛奶奶也坚决推开了对方的早餐钱。
毛奶奶的暖心之举也带动了村民们。为了帮毛奶奶减轻负担,黄坛口乡中心小学把毛奶奶摆摊的地方划为了学校的爱心包干区。每天收摊的时候,孩子们就会拿着扫帚和畚箕帮毛奶奶清扫垃圾。村委会为了方便给凌晨出摊的毛奶奶照明,还专门在她的家门口安上了路灯。
毛奶奶的儿女们也常常给母亲提供一些实际的帮助,替她进货、搬运、提供原料,但还是免不了心疼母亲。“我们让她别做了,她说她放不下学生们。”毛奶奶的大女儿叶仙告诉记者,“我们要把她接到城里,可是她怕孤单,也不愿意来。”为了尽孝,子女们给母亲在老房子旁边盖了一座4层小楼。而老伴去世以后,为了做早饭推三轮车出来方便,毛奶奶又搬回了老房子。
“我只是做了一件很小的事。”在采访过程中,毛奶奶最常提起的就是这句话。的确,做早餐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但毛奶奶所做的,早已超出了早餐的范围。毛奶奶对村民们的付出,让她穿越飞逝的时间,跨过飞涨的物价,与那些互相传递爱心的村民们一起,融合成一道暖心的风景。
“我会一直做下去。”毛奶奶说,“直到做不动为止。”
(编辑:胡琰琦)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