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奖评委、影评人@木卫二 发了一条微博,意思就是自“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网络影视评论委员会”成立以后,引起了多方的意见建议。圈内人纷纷转发表示支持,@木卫二 是这几年以来很多网友都颇为喜欢的影评人,十年如一日地努力写评论。
在描述各类中国影评人的生存现状之前,先来看看“网络影视评论委员会”究竟是怎么回事。12-25,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网络影视评论委员会在北京正式宣布成立。这是国内第一个国字头的网络影评团体。委员会选举张颐武为主任,张卫为理事长,并宣布了“网络影评人七大公约”,内容包括实事求是批评、反对网络语言暴力等等。
消息一出,伴随着2016年末对于影评人的讨论声,这次专业协会的成立再度将“中国影评人”这个话题推上了风口浪尖,有人说专业协会的成立或将改写今后的中国电影舆论生态,也有人站出来呐喊影评人并不能影响行业发展、烂片才是病症所在。
总之声音不绝于耳,影评人的生存状态更加为外界好奇。究竟在中国影评人如今的生存状态如何?而与国外的影评人相比较,中国影评人呈现哪些特点?同时,影评人对电影行业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影评人又为什么不自己做导演呢,既然影评行业别名“吐槽业”,那么吐槽专业户拍片不是更加直截了当嘛?
Knews记者与你一起聊聊中国影评人的生存状况。
梳理专业协会成立的来龙去脉
去年年末,张艺谋电影《长城》上映,顷刻间,所有网络平台一片讨论声“刷屏”。其中有影评人发布“张艺谋已死”这样的网络评论,一石激起千层浪。《长城》电影出品方——乐视影业的老板张昭在个人微博公开指责影评人,“欢迎专业评论,绝不姑息人身攻击。”12-25晚,中国电影报发布一篇题为《豆瓣电影评分,面临信用危机》的文章,将聚光灯对准了豆瓣和猫眼,在横向比较了去年和今年电影的评分后,认为豆瓣和猫眼的电影评分,有故意黑化《摆渡人》、《长城》等国产电影的嫌疑。
当晚,《人民日报》客户端转载该文,引发人们对影视评论与电影产业关系的讨论。人民日报称,虽然这些影片确实在艺术质量上尚存缺陷,但不可忽视的是,个别大V、公众号为博眼球、圈粉丝、流量变现等目的,发布恶意的、不负责任的言论,严重破坏了中国电影的生态环境。也正是“严重破坏”等字眼,将这种风波引导了舆论的极点。
至此,中国影评人全面被推上风口浪尖。其实,影评人这个“职业”的被关注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更早两年前的2015年就曾有影评人“批”《夏洛特烦恼》抄袭。而《长城》事件之前,还有冯小刚连环炮轰影评人“大尾巴狼”。至于红包影评人一月拿6万,到打开app铺天盖地、难辨真假的营销公众号的生意兴隆,影评人的这个群体越来越壮大。
首先,普及一下“影评人”的职责,以调查记者的身份伪装为“评论人”加入了大量的微信群,并且加上了圈里颇为有名的诸多评论人的微信号。一位著名影评人面对Knews记者的提问,以一篇题目为《影评人的职责是什么》的文章作为回答。文章写于四五个月前,内容中解释了其自己对“影评人”身份的解读。
“即便保持再清汤寡水一般的独立,也还是抵挡不过浮华喧嚣带来的诸多诱惑。电影营销是电影产业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提供电影评论文字输出的一员,难免就会被拉进其中。尽管类似的合作会有所筛选,会坚持某些原则,但也还是会产生一定的惭愧感。”
他有市场化下的反思和痛苦,同时援引了同行的解读。
“1、推荐值得一看的电影(告诉人们一部电影是否值得看);
2、发掘不为人知的好作品;
3、提供更广泛的历史观点(在历史的纵深维度给电影一个评判)
4、提供技术方面的真知灼见;
5、鼓励和推荐好的电影人;
6、让好作品不被时间淹没;
7、揭露营销谎言;
8、反对倒退。”
通过8个小点,很清晰地表达了“影评人”的主要工作,带有价值观,且界限分明。当然,这是现实世界里不是这样的。那么,我们从正确的案头反思,来反观一下现实世界。
月入6万的真相是什么?
月入6万应该也是早先自媒体还未曾有这么发达时的价格了,如今的6万,据了解,诸多拥有自媒体大号的影评人可能一天都不止这些,这是一位圈内宣发人告诉Knews记者。
影视营销行业的发展,是伴随着电影票房的增长膨胀起来的。2002年,中国电影市场全年票房不足10亿元,2010年,在不到8年的时间里,中国电影迅速站上100亿元关口;此后五年,电影市场连续保持超过30%的年增长,2015年更同比增长了近50%,一举将中国电影推至441亿元的高位。因而自2015年开始,几乎每一天在中国影视圈,你都可以见证到成批量“站”起来的影评人,加上互联网的发展,自媒体倡导的自我表达意识的增强,因而“影评人”成为了圈里的“香饽饽”。
从事多年宣传发行工作的p姓工作人员表示,其实所谓的“影评人”相当于KOL,在观众们只是外行对电影的欣赏程度没有那么专业的时候,起到一个解读、解剖、带领的作用,“当然,那个是初期的影评人,网络发展起来后,现在的影评人就是自我的表达,不涉及职责、职业,更谈不上节操”,很明显,这又是一个群体功利性的一面,必须承认,电影行业需要”影评人”嫁接行业与百姓,可是从中钻空子牟利的人越来越多,自然便看不到了希望。
要问月入6万的真相是什么?真相就是,做写手当枪手的人,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影评人,更多的身份角色偏向于“营销人”。因此,作为大众,并不可以进入微博看到对方的加v认证是“影评人”,即刻全然相信这是一位说话公正不拿红包的专家。
记者尝试着以“影评人”的身份进入微博申请v,其实这类的申请最后给予到的结果只有两个,“你认识新浪的人就可以了,按照正常的流程,虽然申请比过去难多了,但是怎么判定你是影评人,基本没有标准”。这就是现状,起码是一种身份认同的现状。因而开篇@木卫二 圈内人称“二哥”的这位影评人,其文章中的“表白”并非假意:“宣称自己是影评人,同时又不是影评人,但又要评判影评人的奇怪存在”。
专家和好莱坞又是如何界定“影评人”的?
清华大学尹鸿教授认为,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影评人,但概括来看,也无外乎三类,“媒体的记者或者评论员;跟电影文学有关的大学教师或者叫学院派影评人;社会的电影爱好者。”目前,国内影评人的圈子主要依托的平台有:豆瓣、时光网、微信公众号,还有微博等。
Knews记者大致进行了一个粗糙的分类:有起身早期论坛、纸媒和传统门户的;有发迹于豆瓣及同性质网站,在参与豆瓣评分的过程里建立起影响力的,比如开篇聊及的@木卫二 就是;还有最初以分享电影资源、新闻资讯而被广为所知的,比如桃桃淘电影;也有栖身于中国电影研究院所的学院系专家,如上海的电影博物馆;当然,还有比如近年渐起的媒体平台深焦,那里是一些留学、生活在海外的电影人、学生做一些评论工作。
当然,网络时代,专业影评人和业余影评人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大部分人并不是专门从事电影评论行业的,并不是职业评论家,所以很难估计和统计参与影评的人群数量和规模。中国影评人“居无定所”,普遍以人脉组圈,与相识、兴趣相投的人交流密切。
与美国不同,美国有最为古老的纽约影评人协会,该协会1935年成立,有超过30名成员,所有成员都是活跃于纽约当地媒体的影评人。他们举办的纽约影评人协会奖,已是美国电影领域中具备独立审美和先锋取向的重要奖项。目前,国内只有一个官方认可的中国电影评论协会,与美国又有区别。中国电影评论协会更像是“学院派”影评人聚集的研究学会,像是一个行政机构,学会1981年成立后不久便划归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且所有成员均为有副高以上职称的电影理论、电影评论及电影史学研究人员,全国主要媒体影视版主管及影视报刊主编、副主编以上的专业人员。他们非专职“影评人”。
这就是中国影评人的现状,定义不清、漂流不定、缺乏专业性。
电影本身的质量才是起决定性的
2017年开始看电影,你已经不能在“猫眼”上看到任何专业加v影评人的声音了,都是普通吃瓜群众的评论,当然里面一定是“混”着当年的影评群体的。换了一个马甲在人民群众中发声,只要用心一条条读下去,依然可以辨别出来。
“网络影评委员会”的成立后,前文提及的“网络影评人七大公约”引来关注。内容包括实事求是批评、尊重观众对电影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反对网络语言暴力和无论优劣,不看片不评论等。这一公约针对的群体是专业影评人还是所有的网络影评,其规定似乎很难界定。网络影评委员会究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中国影评制度没有得到有效完善,影评人地位没有得到有效提高的情况下,其所谓的“网络影评人七大公约”的作用,有待观望。
有网友就这一专业评论队伍的组成人员表示怀疑,其中涉及的诸多“学院派”也被指出有一定的影视圈层关系。主任张颐武屡次遭受质疑,其中“孔子不如章子怡”等观点引发较为热烈的讨论。而且作为一个“领导者”,张颐武如何被选出,能不能代表网络影评的独立性似乎仍然有着很大的疑问。在采访过程中,多次联系张颐武希望听到其关于专业评论队建立的思路,他还未做出回应。
2017年,元旦档同比下跌,今年又恰逢“好莱坞大年”,新一年会有多少“合格”的国产电影,并不在于某评分网站的分数,而在于电影本身的质量。那位媒体人的言论,大家一定还记得“豆瓣和影评人搞不垮中国电影,烂片才会”。
(实习编辑:马召南)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