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上海最大城市公园——世纪公园将正式变身为“无界公园”。并且,上海今年年内将再推30座24小时公园。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体现了怎样的“人民城市”理念?如何建设“无界公园”,让人民更好地享受生态之美、都市便利?东方卫视《今晚》节目特别栏目“看懂上海”邀请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童潇与特约评论员潘黎,一起讨论。
24岁的世纪公园要24小时开放了
12-24起,世纪公园将正式实施24小时开放。
4月18日,世纪公园在开园24周年之际,迎来了拆墙透绿后首个24小时开放试运行日。当日监测数据显示,新举措实施后公园新增的8小时开放时段中,进入公园的市民游客为80人次。其中,22时至23时进入的人数为58人,相对集中。
作为上海城区最大的免费公园,世纪公园面积达140万平方米,此前从早6点开放至晚上10点。
去年6月,世纪公园尝试“打破”部分围墙,芳花园率先实行24小时开放,收获了市民游客的点赞。今年4月,公园进一步拆除1881米围墙,改造范围扩大到4.3万平方米。围墙被垒石花镜、草坪花坛取代,延伸出2条进出公园的小路,游客可从街区直达园内。
工作人员介绍,打开围墙对公园管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为加强安全保障,园方增加了一倍的安保力量,实时监控设备也增加至220套。在园内大面积的草坪、森林、湖泊等意外易发生区域,还引入了无人机巡逻等智能化监控手段。而为了减少扰民,公园在晚上10点后减弱灯光。此外,晚上10点到次日早上,园内饮料贩卖机、厕所等设施仍为市民游客提供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上海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首次提出,将新增30座24小时开放城市公园,涉及浦东、黄埔、徐汇、普陀等9个区。目前,浦东新区的长青公园、泾南公园、泾东公园、张衡公园、梅园,普陀区的沪太公园、枣阳公园等7座公园,已经实现24小时开放,相当于今年KPI已完成23%左右。截至去年底,上海全市832座公园中,有646座为24小时开放,占比达77.6%。
“城市公园拆墙透绿,体现了一种‘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从此,公园真正回归其公共属性”,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童潇表示,上海城市公园“破墙”开放,使得市民游客更好地享受生态之美,“不仅是城市与人的物理连接,也是情感上的融合”。
童潇认为,越来越多的公园加入“破墙开放”行列,也彰显出城市治理者的自信,“说明我们不仅能够管理好封闭的系统,还能够管理好无界公园这样的开放系统,从中反映出城市治理水平和能级的跃升。”
公园24小时开放 市民在担心什么?
随着,上海越来越多的“绿色空间”打开围墙,探索24小时不打烊,担忧声也随之而来。
今年1月,围绕上海闵行区最大的城市公园--闵行文化公园是否应该24小时开放,周边居民以及相关人士300余人齐聚一堂,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大讨论。
有反对者提出,深更半夜不会有人去公园,运营24小时公园只会浪费纳税人的金钱。马上,有人反驳说:“如果我苦闷得睡不着觉,可能出去走一圈、散散步就好了。”
赞成者认为,公园是城市家具,应当物尽其用。一些上班族也认为,晚上能去公园跑步,是一种释放压力的好方式。
反对方则认为,公园24小时开放会增加管理成本,同时还会引发治安风险等一系列后遗症,“公园中有个很大的水面,没有围栏的。晚上黑灯瞎火的,饮酒的人或者身体不适的人可能不慎落水,这事没人能打包票说不会发生”。
综合多方意见,闵行区相关部门结合实地调研最终作出决定:自今年4月起,公园开展24小时开放试点。不过,夜间风险较高的环湖区域,仍在晚上9点后进行封闭养护。
那么,“夜公园”到底该怎么开放?看看先行者的探索经验。
去年10月,杨浦区18座区属公园全部24小时开放,以“一园一策”模式从设施、管理等方面落实保障。
比如在黄兴公园,游人一旦接近水域,就能听到喇叭传出提醒:“水深危险,注意安全。”公园突出“人防+技防”的数字一体化安防管理,新增灯带、湖面防护杆等设施设备,沿湖布设红外预警监控设施、救生用品,巡逻机器人、无人机也参与保障夜间游园安全。
此外,公园游乐场、游船码头,以及部分紧邻居民楼的区域夜间封闭,并倡导夜游时段以散步、纳凉等安静的休闲活动为主,不得开展有声娱乐活动。
有关方面介绍,公园自从实现24小时开放后,客流量增加了30%。
特约评论员潘黎是“有关闵行文化公园开放大讨论”的参与者。据其观察与回忆,市民对于公园24小时的关切主要集中在“管理成本、安全、责任归属”三个方面的问题。
比如反对方提出,公园24小时开放要求安防、技防、人防全覆盖,必将面临巨大的管理成本和压力。而赞成方解释,如果城市治理技术和手段越是先进,越是可以摊薄单位管理成本,一次投入可以长期受益。
“现场讨论最多的问题还有安全责任,一句话,万一夜间开放出了问题怎么办?”潘黎认为,相关法律法规和属地管理条例已经对此作出明确回答,关键在于责任要落实到人,才能打消市民的顾虑。
直至今日,潘黎还记得当时现场讨论得非常激烈,通过周边居民、相关利益方、代表委员以及专家学者的观点冲撞,奉献了极大的决策价值,“完全的信息对称,以问题为导向,直接切中要害”。在潘黎看来,“有关闵行文化公园开放大讨论”具有典型意义,通过群体协商、人人参与,生动地诠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
公园24小时开放,是一项新的探索,更是城市管理理念与公共服务水平的升级。为此,上海日前出台了《城市公园实行24小时开放的管理指引(试行)》,明确要充分评估公园24小时开放的必要性、可行性,广泛听取社会意见,对暂不具备开放条件的公园暂缓开放。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邓建平
管理文件还要求,对紧邻居民区、生态敏感区、野生动物栖息地等区域,通过划定夜间开放区、非开放区的方式进行分区管理。另外,落实公园管理机构主体责任,加强与属地公安、城管等部门的协调联动,遇到状况能够快速响应、处置。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邓建平日前做客“民生访谈”时表示,公园延长或24小时开放是一种趋势,但不是“锦标赛”,不能“为开而开”,也不能搞“一刀切”。邓建平强调,“具体公园的选择,是相关区按照公园实际条件综合研判分析以后提出的。我们要求,各公园根据公园自身特点及周边环境,制定‘一园一策’的方案”。
群策群力打造“公园城市”
打造24小时“无界公园”,也是全球多国的选择。
比如,欧洲多国的公园没有固定围栏,对市民游客24小时开放。其中法国巴黎大约有140片固定的24小时开放绿地。此外,每年巴黎市政府还会选择市内多个公园在夏天保持24小时开放,以便市民晚间可以纳凉避暑。巴黎市政府表示,所有24小时开放的公园均配有安全队伍巡逻,避免噪音和垃圾堆积,确保公园安全和秩序。
在美国纽约,24小时开放的公园主要为一些迷你的“口袋公园”,因为警力不足、管理等方面的原因,纽约地标中央公园目前仍于凌晨1至6点闭园。不过,中央公园大部分区域未设置高墙和栅栏,闭园期间也仅是在出入口设置警示标牌,并未强制性阻止人们进入。
全球知名的“无界公园”,都是所在城市的重要印记。在童潇看来,上海要推动公园与城市的“无界融合”,首先得树立“公园城市”的理念,其次要避免落入“千篇一律”的窠臼,致力于打造具有自身特色和主题性的公园。
“要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童潇指出,推动公园与城市的“无界融合”应当注重人民的参与性,从公园的立项、设计、建造和管理各个环节,都需要倾听市民的呼声,汲取他们的智慧,还可以将市民发展为志愿者服务团队,“使得这座城市更加彰显出他的人民性”。
编辑: | 李瑶 |
责编: | 赵歆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