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文旅部确定的活动主题为“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围绕这一主题,上海市非遗协会在线上召开“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座谈会,探讨非遗如何更好地活在当下。
从2001年昆曲申遗成功开始,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已开展20余年,许多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重见天日。然而无论是抢救性保护、立法性保护、整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依然没有跳出“保护”的逻辑框架。 市非遗协会会长高春明表示,“保护只是全部工作的一个初始阶段,一个基本步骤,不能仅仅为保护而保护。要展现文化遗产生机活力,最有效的做法是合理利用。上海虽然不是非遗资源大省,但在“连接现代生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事实上,沪上不少非遗保护单位做出了有益的尝试,通过重新整合、设计、开发,使传统技艺绽放出强大的生命力,不仅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收获了丰盈的经济效益。非遗保护的最高境界是无需保护。通常情况下,最有生命力的项目往往是扎根人民群众生活中最深的,因为这些项目已经回归生活,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作为“玫瑰栽培技艺”的项目保护单位,上海盛政实业集团在崇明拥有数千亩玫瑰种植基地,近年来在深耕玫瑰种植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条集玫瑰种植、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展示、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培育自主品牌“蔓陌本草”,开发设计了洗护用品、养生饮品等一系列符合现代生活需求、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产品,让文化和自然遗产“活起来”。
缂丝工艺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以真丝为基本原料,以“通经断纬”的全手工织造技艺为基础,制作出的画面栩栩如生,被誉为“丝绸之圣”,2009年被列入世界非遗名录。 上海丝绸集团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自主品牌“海上丝韵”传承了这一工艺技术并将其设计制作成多种工艺品和服饰品,比如项巾、缂丝香囊、茶包等,成为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的典型案例。该公司董事长吕钢表示:“弘扬丝绸工艺,关键要挖掘人们的现代生活方式与需求,从而做到古为今用。用经典的工艺技术来生产出满足今天人们生活需求与审美理念的产品,是一条必由之路。”
“珐琅器制作技艺”是市级非遗保护项目,近年来老凤祥在非遗与“现代生活”的结合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与尝试,推出手链、项链、胸针等的一批珐琅系列产品堪称“爆款”,深得大众喜爱和年轻人的追捧。上海老凤祥珐琅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徐奇说,“珐琅犹如一座连接古今的桥梁,很多人对其感到陌生,实际上是缺乏好的创意和产品。对非遗项目的保护,需要在继承的前提上予以艺术加工、二次创作,加强前端的需求调研,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
香囊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制作品,具有很强的文化价值、药用价值和审美价值。通过沉香、檀香、白芷等中草药散发出特有的清香,香囊具有芳香开窍、提神醒脑、安神驱蚊等功效。作为“香囊制作技艺”的保护单位,近年来荣庆堂开展了一系列非遗传承和创新实践,尤其是香囊大赛、香囊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认识香囊、喜爱香囊,为推动非遗与现代生活连接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现代人审美素养的提高,香囊早已不单单是驱蚊的药品,更是人们寄托的一种美好祝愿。”上海荣庆堂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余东说。
末茶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流传到日本后才被称为“抹茶”,并被奉为日本的国粹。“古法末茶制作技艺”是宝山区非遗项目,传承末茶道协会会长梁文涟近年来积极投身末茶保护,她着力把末茶和现代生活方式相连接,近年来与各种食品加工企业合作,将末茶开发成糖果、点心、冰淇淋等各种产品,深受年轻人喜爱。 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秘书长曾红说“很多年轻人都有一个误区,认为非遗的产品要么是高不可攀的,要么是‘土到掉渣’的,总之与现代生活没有什么关联。出现这种思维定势也有一定的历史因素,说明在过去的若干年,我们的非遗保护仍然有局限性。”,她认为,对非遗项目最好的保护,就是古为今用、守正创新。唯有如此,非遗才能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章海燕)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