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大的国际航空公司全日空(ANA)的前身,日本直升机公司成立于1952年。1954年,开通东京大阪间的往返航线,1986年起增设国际线路。1993年,成立上海办事处,覆盖机票营销、货物运输等各类业务。
元田义康毕业于日本成城大学法律专业,入职全日空后,先后供职于国际旅客营业部、市场部和销售计划部。2018年,作为上海办事处的负责人来到中国,希望架起中日友谊之桥,为两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全日空最初开通中国航线的目的是什么?
元田义康(以下简称“元田”):全日空和中国的渊源,要追溯到第二任社长冈崎嘉平太和周恩来总理的共同努力。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前,双方就开始洽谈为加深两国交流而开通中日航线的事宜。
元田:最终,在1987年正式开通大连航线。之后,又逐步打通了连接日本和中国北京、上海等10座城市的空中通道。疫情发生前,仅上海通航点每周就有56个航班往返日本。
看看新闻Knews记者:为何会如此看重中国市场呢?
元田:开通中日航线的最初目的是出于商务需求。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吸引众多日企纷纷来华投资,两国间的人员往来日趋频繁,航运需求自然水涨船高。近年,中国访日游客的数量不断增加,航班客流已从原先的商务人士为主,逐步迭代为商务、观光的多元结构。同时,货运航线也有很大变化。上世纪末,中国大力发展制造业,生产出的商品会源源不断地出口到日本、美国以及亚欧各国。所以,中国始发至海外的货运航线占主流。如今,中国已从“世界工厂”升级为“世界市场”,出口的不再是商品,而是优质的原材料和技术,经海外加工后再进口中国。航线的升级和调整反应的是中国市场的发展和国力的提升。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开通中国航线30多年来,企业是如何应对中国市场的?
元田:以上海始发的航班为例,中国乘客约60%,日本乘客约35%到40%。由于中国乘客的数量不断增加,我们在客舱服务和人员配置方面都做了不少的调整。比如,增加中国籍乘务员的招聘数量,和上海餐饮企业合作供应飞机餐等,充分展现了“中国制造”和“上海品质”的优势。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受新冠疫情影响,航空业是否也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元田:确实如此。疫情传播范围之大,影响时间之长,是我们始料未及的。原本每周上海往返日本的56个航班已缩减至1个,营业额只剩往年的百分之几。但汉语里有个成语叫“祸福相依”,凡事都是如此。既然每周只能飞1个航班,就尽力把执飞质量做到极致。什么要保持?哪些要改正?航班少了,时间多了,用来苦练“内功”再合适不过。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对全日空未来在上海发展,您有哪些期待?
元田:希望新冠疫情早日结束,通过上海办事处这个窗口和更多的中国客户沟通交流,了解目标受众的需求,举全公司之力,为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架起更高质量的空中桥梁。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沈林 实习编辑:韦逸菲)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