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安全返回!
随着三只巨大的降落伞在酒泉东风着陆场上空打开,5月8日13时49分,试验船返回舱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搜救分队第一时间发现目标并到达着陆现场 开展处置,经现场确认,舱体结构完好。
新一代载人飞船着陆方式有何特别之处?
新一代载人飞船是个长8.8米、发射质量21.6吨的“大块头”,单个降落伞难以承载,于是,新飞船首次采用群伞气动减速技术,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到达指定高度后,3具主伞和2具减速伞依次打开,面积相当于五六个标准的篮球场。它们相互扶持,合力将飞船从极快的飞行速度,降至“汽车市区行驶速度”。
瑞士伯尔尼大学航天研究所和欧洲卫星定轨中心研究员毛新愿告诉看看新闻Knews,神舟飞船回来的时候速度大概是7千多米每秒,这一次大概是9千米每秒,它在经过大气层的时候灼烧更厉害,遇到的冲击也更厉害。所以就需要群伞来撑起返回舱的重量和减速的需求,多个群伞也可以互为备份,这样可以大幅提高着陆过程的安全性。
而在着陆方式上,与神舟飞船采用反推小火箭实现缓冲不同,新飞船首次使用了气囊着陆缓冲技术,落地前,6个大型缓冲气囊同时打开,让飞船能在各种复杂地形下都实现平稳着落,而气囊本身还可以重复使用。
毛新愿介绍,此前我国采用的是反冲火箭式着陆,在离地面最后一两米的时候火箭急速工作,相当于踩急刹车。可以想象这种方式对飞船的冲击会特别大,里面航天员的体验也不会特别好。新飞船换成了气囊着陆缓冲技术,在降落的过程中会有6个巨大的气囊展开,这样冲击就会变小航天员也更加舒适。同时,气囊采取模块化的方案,容易被替换,也更容易重复多次使用。
此外,返回舱还穿上了两件“衣服”,里面一件用新型金属材料做成,容积大、密封性好,能有效保护航天员的安全。而“外衣”则是耐烧蚀的新型防热材料,首次采用可拆卸设计,也有效提高了返回舱的重复使用率。
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出现异常意味着什么?
此次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除了将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送入太空,还搭载了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不过这个返回舱试验舱在6日返回过程中出现了“异常”,目前专家正在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毛新愿表示,这一次新载人飞船是绝对的任务主线,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运能仍有余量,本着集中力量办大事、物尽其用的原则,就多搭载了一个小型的货运试验飞船,其实和载人飞船是不相关的,属于支线任务,这也是为什么它会先期返回的原因。
一般情况下货运飞船在返回时都会直接在大气中焚毁,不会正常降落到地面,毕竟不用考虑航天员。而为了研究更多的返回方案,这一次就采取了柔性充气式、像帐篷一样的减速方式,这是一种非常特殊、非常新颖,也充满挑战的高难度着陆技术。
在毛新愿看来,出现异常本身也是一种正常的测试结果,就好比程序员要查找漏洞,厨师要尝菜一样,从目前的结果来看,为未来的改进提供了空间。
为什么需要新一代载人飞船?
想要探索更遥远的深空,神舟飞船已经无法满足这一宏大梦想。而新一代载人飞船,可以说是神舟飞船的“升级版”。它飞得更远,可以送航天员往返离地球近400公里的空间站,还能实现38万公里外的载人登月。
在载人能力方面,新飞船体积更大,执行近地轨道任务时,可以一次运送6到7名航天员,比神舟飞船增加了一倍,堪称“太空巴士”。
此外,新飞船还兼具“载人”和“载货”双重功能,在航天员较少的情况下,稍加改造就能变为货舱,既可以向空间站运送补给物资,也可以将空间站的试验样品带回地球。这些强大性能,都使新飞船更能适应我国深空探测的需要。
毛新愿表示,我们老一代的中国航天人是筚路蓝缕、一路艰辛,在50年前把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终于把中国航天人带到了这个“赛场”上。随着几十年的逐步进步,尤其是在载人航天工程上的巨大努力,我们终于成了世界上第3个实现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实现了“跟跑”。
目前我们的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新载人飞船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毛新愿将此形容为“我们现在并跑了”。他感慨,航天人的精神依然在传承,我们依然在努力,从“跟跑”到“并跑”,希望未来最终能够实现“领跑”。
(看看新闻Knews编辑 赵歆)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