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在哪里?”“那是一座离上海不远的城市。”这曾是一些中国留学生向外国同学介绍自己家乡时遭遇的尴尬。当G20峰会把杭州推向世界舞台的“风口”,人们发现,这个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如今早已是全球电子商务的重镇。层出不穷的创业企业生意联通四海,中西合璧的G20文艺晚会惊艳世界,杭州像一个缩影,映照着现代中国重新走向世界的进程。
这是一条漫长的开放之路。1971年,非洲兄弟“把中国抬进联合国”,代表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发挥更大影响的共同心愿。2001年,世界贸易组织迎来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16年,中国走上了主办G20峰会的主席台。在一次次拥抱世界的过程中,中国变得越来越有“国际范儿”。举手投足间,13亿中国人的气质一天比一天开放和现代。
政府公务员扎堆参加培训,恶补WTO知识;新技术公司紧急开会,研究怎样和外国企业沟通……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第一个工作日的情形历历在目。欣喜与焦虑、激动与烦恼并存,是当年中国呈现给世界的真实一面。一位奥申委官员曾向媒体回忆北京申奥时的情景:因为要按照国际奥委会规定承诺做好相关内容,“中国内部的很多政策、制度都要改”,得“跟很多部委沟通、协调”。他感慨,“申办奥运会的过程,其实也是促使中国的许多政策、法规与国际接轨的过程”。随着更加深入地参与全球化进程,中国人看待世界的眼光、同世界相处的姿态都在悄然改变。
从加入世贸组织、举办北京奥运,到主办APEC和G20,我们对自身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的提高,越来越有实实在在的感受。今天的中国人,很多都有国外求学、旅游、工作的经历,甚至本身就在国际化的学校、公司、社区度过每一天,“在家门口拥抱世界”成为一种常态。从这个意义上讲,协调好身边的事情,本身就与全球治理息息相关。
有人曾将G20比喻为商讨国际性的“粮食”和“蔬菜”问题,因为峰会上讨论的有关贸易、旅游、安全等各方面的顶层设计,不只是国与国之间的外交与协调,确实就是直接影响普通人的“餐桌问题”。从进口商品、医疗等服务价格变得更实在,到出境旅游减少汇差损失,G20所产生的“蝴蝶效应”,无疑会释放更多惠民红利。关心国际合作,用世界眼光重新打量自己的事业与生活,无疑有利于增强发展自信,培养更多兼具主体意识与全球视野的“世界公民”。
有外国观察者发现,在中国,《参考消息》《环球时报》等以国际新闻报道为主的媒体,拥有数以百万计的读者,电视节目的国际新闻频道也格外受人关注。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中国普通百姓看待很多国际问题,都抱有非常务实的态度。和许多西方人不同,他们时常以一种建设者的身份来思考世界的未来。这或许可以从一个侧面来印证,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为何总能实现令他国歆羡的“良性循环”。
英国广播公司最近的一项调查指出,多达71%的中国人认为自己是“世界公民”。G20杭州峰会的举行,再次给全球治理打上深深的“中国印记”。发扬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伙伴精神,从杭州再出发,中国将以自己的担当给世界一个更深的拥抱。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