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鸢》是作家葛亮沉淀7年之后推出的长篇小说,讲述北方几个家族上世纪20年代初起经历的兴衰起落,故事从1926年写起,写到1947年,彼时主人公还是青年,而全书的楔子部分似乎又交代了主人公在晚年时的生活图景,所以算起来,虽是写了主角的前半生,却是关照了他的一生。
全书就像是历史图卷,只顾缓缓展开,每个人物来了、活过、退下、隐去。初看有些不习惯,总以为某个人物仍是后面的线索,出现了一场,可能还有别的戏,但并非如此,看到后来发现,作者就是没想刻意去埋线索,他只管讲着,因为历史就是这样,哪有那么多前后呼应与巧合,发生过就是发生过,聚着是聚着,散了就是散了。
在特殊的时代里,军阀混战、抗日、地下革命,大家族里的人或多或少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角色,被时代碾压时的慌乱与逃亡,面对外侮时的愤怒与反抗,其后的死难或牺牲仿佛都是寻常事,然而,一个家庭、家族在巨变中能挺下来,源于各种碾压过后,精神依然不坠。
主人公文笙是路边收养的,开口晚、性子淡,在那轰轰烈烈的光景里,像是一个疏澹的影子,总说开口晚的孩子想得多,幼时的他,聪慧却是在心里。长成之后,口虽少言,慧心犹存。见武教头打一套拳,他便也能模仿打完整套;无意中听外国嬷嬷念过叶芝的诗,竟也能复述出来。他上过抗日战场,也进学堂做过学问,本是清减的一个人,经历各种家国变故,逐渐成熟。小说快接近尾声时,他的一个订亲对象说,你要勇敢点(这个订亲对象也是一条旁逸出的小线索,很快就消失了,婚事终究没成,但我觉得她出现的最大意义,就是讲了这句话)。虽然并不是因为这句话文笙才勇敢起来,但正说明那时这个人物还缺一点火候,因为所谓勇敢,并不仅是能扛国事、家事,也包括明了自己,内心通透,那时的文笙,离通透只差一层纸。也正是在这之后,生活仿佛彻底落到了实处,有一回文笙与仁桢(他未来的妻子)说,“以后咱们,好好地过”,仁桢应他一声,“炉上的鸡汤,煨出了味儿,咕嘟咕嘟地响”。那才真是生活的味道,颠沛那么多年,见过多少生死,这样的安定,才是最大的福气。
小说里有那个年代的轮廓,更有许多细处,吃食点心、书法绘画、京剧昆曲,借人物之口,竟是顺手拈来。葛亮说自己为这部作品写的资料笔记就有100多万字,其中很大一部分应该就是这些细处的考据与求证。书里那么多人物,衣裳、言语、举动、起居场所,哪个地方照顾不到,都容易漏。
写得最仔细的,当属做风筝的过程。自打文笙小时候父亲给他买过风筝,陪他做过、画过风筝,这风筝便成了全书的眼。如何挑选合适的竹,如何将其坳弯,如何敷纸、一层层刷浆、如何上色画图案,前后或简或繁出现了多次。出现多次的还有风筝的放法,“上好了线,他将风筝停在自己的手背上,略略举高……忽然一抖腕,撒出手去,那风筝先是迟疑似的,平平飞了一程,忽然如得了命令,昂然跃起。”
如果风筝只是写到这个份上,当然不够,借着几个放风筝的场合人物之间的对话,其实都是在借喻处世之道。比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线就是风筝的规矩”;“有了线,风筝就知道回来的路……人总要有些牵挂”。这些都是文笙说的,也印证文笙每一个阶段的人生态度。
虽然书里从楔子、第一章到最末一章,都有文笙,但书中出现的人物何止十数。我非常喜欢里面的“普通人”,就是那些出现不多,但有限的几次亮相,都特别打动人的角色。书里提到一所新式学校的校训是“尚勤尚朴、惟忠惟诚”,这几字总结他们最贴切不过。郁掌柜受文笙母亲之托,为把文笙从战场上拉回来,去部队劝说未果,于是只穿单衣站在寒日里,给他穿衣也不接受,就这么站到次日天明,战场纪律何其严格,岂是因为父母心疼儿子就能放人的么,但最后是部队领导反过来劝文笙,老人家使的是苦肉计,再不答应,这条命就没了,此处是部队领导的豁达,但真真是老人的忠义;凌佐与文笙一起去抗日,负伤后,文笙背着凌佐撤退,凌佐怕连累战友,选择自杀,死前只留了一句话,你要活下去,代我好好地活。也是这个凌佐,打仗时一直带着一个包裹,乃是故人所托的一份东西,心心念念在胜利后要成全了故人的心愿……
这种信与义,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珍贵的东西。作者所写的这几个家族,能在世道流离中一息尚存,无不是因为坚持着某些东西。昭如说人要敞亮地活着,文笙告诉雅各(作者给这人物取这名字就没想让他干什么好事),“风筝也有主心骨”。放风筝的那根线若断了,那风筝便如乱世飘萍、无影无踪,线若还在,就有一线生机,那口气就不会断。在乱世里,没点主心骨,怎么活下来?
我也很喜欢里面其他人物,唱大戏的言秋凰,像是始终没有存在感的明焕(没有存在感本身就是一种存在感,不能要求每个人都为意义活着),仁桢几姐妹、昭德,很多很多人物。在没见到葛亮的时候,以为这样沧桑的文笔、老气横秋的叙述大约出自50来岁的作者,其实他写完这部作品的时候才30多,正如戏台上唱老生的人,唱叹之下仿佛阅尽春秋,其实卸妆后可能是个清秀的小伙子。
作者:葛亮
有人说这是一部民国范儿的作品,作者自己也说有一部分是家族史,然而看书的时候,都不必拘泥于这些,人们生逢乱世,离死亡那么近,咬牙好好活下来,靠的是命运的眷顾,但也是心神不散的缘故。这是最打动我的。
(看看新闻Knews作者:何婕 编辑:施荔)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