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深冬,雅砻江畔的大山上仍然草木葱茏,透露出一片绿意。大山深处,传来此起彼伏的喊声,长江造林局攀枝花分局的一群护林员,穿梭在树林间,正在对江边的天然林进行日常巡护。领头的队长名叫严梁,二十年前,老严曾是雅砻江上的一名“赶漂人”。
“赶漂”是种工作。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长江上游的雅砻江林区开启木材水运。每到汛期来临,成千上万根木头顺江河漂至下游采集。在沿江两岸,将搁浅的木材重新赶回水中,或者收集上岸的工人,就被称为“赶漂人”。
随着1998年全国试点天然林保护工程,“赶漂人”这一老职业已不复存在,当年的“森老虎”转型成为造林工、护林卫士。
1997年,严梁最后一次进山收木材,他看到长江上游的山坡上基本被采伐得光秃秃的。因为采用的片伐,每座山头上只保留几株母树,但青山一经破坏,几十年都难以恢复。
让严梁印象最深的是,赶漂木材的直径逐年变小,从最初的一两米,伐到后期,扔进水里的,只有十几厘米的小木材。旱季,伐断的木头滚下山坡,腾起阵阵尘土。而到了雨季,伐区频频发生塌方、泥石流等灾害,损毁农房屋舍。荒山上再难见到动物踪影,清澈的江水也变成了浑浊的黄汤。
伴随大规模森林砍伐,上世纪90年代初,四川的水土流失面积,一度接近20万平方公里,成为长江上游最大的泥沙输出地。1996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途经攀枝花雅砻江和金沙江交汇处的三堆子时,望着满目的荒山和一江黄水,他告诫随行的四川省委负责人——“要把‘森老虎’请下山。”。
两年后,一场特大洪水肆虐中国,29个省市受灾。长江上游森林乱砍乱伐,是长江洪水泛滥的重要原因。洪水退去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全面停止长江、黄河上中游的天然林采伐,采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举措。作为天然林保护面积最大的四川省,在全国率先试点天保工程,严梁和他的工友们放下赶漂工具,上山造林。
攀枝花市的“三堆子”,是位于金沙江和雅砻江两江交汇口的一片坡地,当年,严梁和他的同事们在“三堆子”上参加植树造林大会战。每天五、六点天还没亮,就扛着锄头,背着树苗上山。每队工人一天挖三十个树坑,直到太阳落山才收工。严梁说,山石坚硬,有时铁钎子反复下去几次,手就开始起血泡,山上没有路,一不小心就要崴脚,但大家都是轻伤不下火线,保质保量完成植树任务。
地处干热河谷的攀枝花市,干雨季分明,金沙江、雅砻江两岸旱期长达8个月,夏季地表温度最高可达70℃,昔日的赶漂人,硬是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栽出了样板林。天保工程试点实施20年后,攀枝花三堆子,裸露的岩土披上了绿衣,三千亩密林种上山头。原先看不见的白鹭、野鸭子都回来了,时常在江边嬉戏。过去一到汛期就泛黄的雅砻江水,现在全年都是清澈透亮的。
2013年,严梁来到米易县黑谷田森林管护队,所负责的两个林班,每天都要在雅砻江边巡护山林。从得石镇到大槽沟再登上大尖山,来回十七八公里的山路,老严和同事们已经数不清走过多少回。
两个馒头一袋泡菜,就是最简单的午饭,山岭间野草茂盛,茅草结出的倒刺,经常钻进棉衣棉袜,刺伤身体。正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护林员们认真守护着辖区的每一片山林。
冬季干燥,易发山火。在例行巡护后,护林员们又来到场镇周边的农户家和学校门口,发放禁火宣传材料,直到下午六点过才返回驻地。
三室一厅的租赁房里,安放了六张床铺,平时这里既是黑谷田森林管护队的办公室,同时也是男职工宿舍,护林员食堂。一个月出勤22天以上,护林员们在一起工作的时间,远远超过陪伴家人的时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天保20年,攀枝花每年新造林面积6万亩左右,森林覆盖率已从1997年的50.08%增至61.79%,森林面积已达45.73万公顷。新增森林面积,相当于133个西湖大小。当年的赶漂人变成了现在的护林人,在绿色卫士的守护下,雅砻江、金沙江沿岸的山林正变得越来越秀丽,树木越来越粗壮,江水也越来越清澈。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彭晔 游明灵 实习编辑:曹临风)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