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一个多月紧锣密鼓地施工、布展,上海博物馆东馆12-24重新对外开放,不仅新增了10个展厅,还给观众们准备了各式各样的互动体验,包括玉器馆、陶瓷馆等。馆方不仅拿出很多压箱底的馆藏珍品首次对公众展出,还解锁了逛博物馆的各种新玩法。
重启后的上博东馆,给参观者们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体验:在上博东馆的陶瓷馆,一件清代康熙年间的青花瓷瓶,被允许参观者触摸。
陶瓷馆里的互动区很快就排起了长队,就读于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的杨筱靖特意赶来,小心翼翼地感受着瓷器特有的触感。“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尝试,因为目前我参观过的博物馆里,更多的是展出一些复制品文物,让观众去触摸,但是真品我还是第一次摸到,顺滑的,细腻的,更体会到瓷器这种特有的质感。”
什么样的文物展品适合观众触摸?研究人员花了心思筛选:不能是釉上彩,容易掉色;也不能是瓷胎,材质太薄…最终,才选中了这件清代康熙时期的釉下彩青花瓷瓶。上海博物馆陶瓷研究部副主任彭涛介绍:“把文物安全放在第一位,从青花的发色、纹饰、造型来说,都比较接近康熙典型的青花特色,其次它的经济价值又不会特别高,我们专门为它买了保险。”
此前,中外博物馆中会有允许观众触摸文物瓷片或原材料的,但直接触摸整件文物,上博可谓是开创了国内同类展览的先河。除了这个瓷瓶,玉器馆入口处,这块重达158斤,未经人工雕琢的新疆和田玉籽料,同样允许触摸。上博希望以此来鼓励观众,以敬畏之心感知文物实体,从而引发参观者更深入探寻文物背后历史和文化的兴趣。
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表示:“以往只能是视觉上的,那么现在多了触觉以后,对文物的认知了解,包括对参观博物馆的印象,就会留下一个非常深刻的记忆,这也是培养观众文明观展的习惯,也充分体现了上海这座城市开放、创新、包容的品格。”
“观众友好”正是这次上博东馆重启后的关键词之一,比如,馆内就为“小观众们”做了特殊的设计。在上博东馆三楼有一个古代文明探索馆,也是国内首个以体验博物馆职业为特色的儿童博物馆。在“田野考古”区里,小朋友们可以拿起铲子和刷子,沉浸式体验野外考古。
四年级的傅馨瑶小朋友,发掘出了一个盖子,打开一看,里面藏着一件完整的器物,将模型放到检测仪上扫描,就会显示出,这是一件春秋时期的青铜棘刺纹尊。“虽然挖到的肯定不是真的,但是有参与的乐趣,一种突然发现惊喜的兴奋感,我觉得当个考古学家也是不错的。”
在旁边的“探索宫”里,孩子们还能试着变身小小策展人,策划一场以博物馆里的动物园为主题的展览。上海博物馆助理馆员黄娇边说边演示:“让小朋友把手放在孔里面,这样轻轻摆轻轻放,其实是模拟我们真实的布展工作中对于文物是要非常小心的,知道所有展览布置都有逻辑线在里面,不是瞎放的。”
或是当一回小小修复师,通过显微镜、扫描枪,来看看这件青花果树纹油醋瓶的交叉瓶口里藏着怎样有趣的结构。“拿机器一扫才明白中间是隔断的,一边是放油,一边是放醋的,特别形象。”
而在自己动手体验过后,观众还能在开放式文物修复展示空间里,围观到修复大师们的真实操作。“以往看到的都是修复好的,但不知道是怎么修复出来的,我觉得这是比较好的科普机会。”有观众说。
未来三个月里,上博青铜器修复专家张珮琛和团队就将在这里对一尊明代鎏金佛像进行藏入上博库房以来的首次修复。“从来没有从幕后走到台前,深藏库房的藏品这次利用这个机会进行清理或者修复,让更多人觉得原来文物修复是一个既靠传统技艺,又非常科技融合的很有趣的工作。”张珮琛说道。
之后,上海博物馆其他领域的文物修复团队也将轮流在这展示,观众还会将有机会与修复师零距离互动,了解大师们是如何给文物妙手回春的。
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表示:“要打造一个观众友好型的博物馆,又能看、又能玩、又能触摸,过去博物馆最早的就是典藏研究,保护文物,那么现在,越来越多博物馆是一个展示教育的场所,在博物馆能够学到、体验到更多艺术的感受,我觉得也是时代发展到今天的需求。”
编辑: | 尤颖慧 |
视频编辑: | 刘奕达 |
摄像: | 张鹰 |
责编: | 虞之青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