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盲犬,对视障人群来说,是他们的眼睛,更是他们的希望。
从一出生起,陈杰的世界就一片黑暗,他每天的活动范围,就是从家到工作的按摩店,两点一线区区50米,直到3岁的导盲犬美拉普的到来,他的世界渐渐有了色彩!
陈杰说:“你用盲杖就可能会有点束手无措的感觉,不敢走,你有它就完全不一样,你跟着它走绝对不会错。”
自从有了美拉普之后陈杰的生活,不再单一,出门的次数多了,感受得多了,对于城市社会的变化也更直观了。海拔100米,全程200多级台阶的佘山,美拉普带着陈杰穿梭于游客之间,不到半小时便轻松登顶。
那在上海,导盲犬的普及情况又如何呢?
目前,上海共有37条像美拉普这样的现役导盲犬,自2008年末首批导盲犬上岗以来,上海导盲犬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
黄鸣是上海最早一批申领导盲犬的视障人士,若以人的年龄来计算的话,她10岁半的导盲犬江权已年逾七旬。用她的话说,江权来的时候是儿子,而现在它已经是老公了。
导盲犬江权在8年前走进她的生活,不过当年,公众却并不太接受导盲犬出现在公共场所。
为了争取和导盲犬共同出行,黄鸣带着江权四处呼吁。2011年5月,《上海市养犬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其中明确,盲人携带有证导盲犬,可以进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而三年后落地的《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进一步明确了相关规定。
那么如今,社会的接受程度如何呢?
看看新闻Knews记者跟随视障人士王红,和她7岁的导盲犬拉拉,体验了一番。从嘉定到徐汇,16公里的路程,王红需要在拉拉的指引下,换乘两部地铁,一部公交。
进出闸门、进出地铁、上下公交,拉拉一路畅通无阻。王红说,如今,呵斥、驱赶导盲犬的情况已经几乎没有,但出于好奇,有些人会对导盲犬进行拍照、抚摸,甚至投食,这些都会打扰正在工作中的导盲犬。
就在行车途中王红说的尴尬就出现了,一位乘客看到可爱的拉拉,忍不住逗弄了起来,王红赶紧阻止。“不允许的,我们是工作犬,不能吃东西。”
其实这是乘客第三次喂给拉拉食物了。“不好意思,它盯着我看,我坐下,一直盯着我看,三次,我喂了三次。”
根据国际导盲犬联盟,视障者与导盲犬的理想比例,应为100:1。相较于上海9万多的视障人士群体,需要配置导盲犬900条,而目前上海全市区区37条导盲犬的数量可谓杯水车薪。现有的导盲犬会老去,而由于训练成本不菲、淘汰率高,今年上海新增的导盲犬,仅4条。因此,绝大部分的视障人士,依然需要依靠盲杖、盲道出行。
作为一名视障人士王红觉得上海的无障碍设施,盲道占路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她希望更好地来创造一些无障碍环境,让视障人群能够有尊严地享受生活。
如今,10岁半的江权已经年届退役,黄鸣有些难以想象某一天没有它陪伴的日子。“我想就珍惜每一天吧,它老了哪怕它瘫了我服侍它,没有它我没有新生命。”
10年时间,从很多公共场合的不接纳,到导盲犬可以顺畅通行,社会公共环境正在变得越来越包容和理解。不过相对于太稀少的导盲犬,要真正为包括视障人士在内的残障人士带来更大生活便利,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对无障碍设施从设置到日常管理,都要更精细化,才能真正构建一个无障碍社会,让更多的残障人士能够方便地走出家门,拓展生活空间。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李书馨 编辑:傅群)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