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遇见,听闻已是永别!北京时间12-25,在长江游弋了1.5亿年的“中国淡水鱼之王”白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正式宣布灭绝,白鲟是长江特有物种,其体长2至3米、体重200至300公斤,主要生活于宜宾以下的长江干支流中,性凶猛、健游,生长迅速,曾记录到最长体长达7米。长江白鲟与白鱀豚、江豚都是长江里的大型物种。虽然长江白鲟属于鱼类而后两者是水生哺乳动物,但它们同居长江生态食物链的顶端,是长江生态的晴雨表。然而,随着环境改变,白鱀豚早就被宣布“功能性灭绝”,白鲟如今步白鱀豚后尘,长江中的大型物种只剩下江豚。
这一事实让人悲伤,但并不意外。因为过去数年,经常有报告指出,长江白鲟已经在灭绝的边缘。1983年,我国就明令禁止长江鲟鱼类的商业性捕捞利用。1989年白鲟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996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极危级”。白鲟最后一次被人们目击,是2003年出现在在四川宜宾南溪江段。渔民误捕的这条长江白鲟,当时其腹中有卵,但在科研人员在给它装上了超声波跟踪器后放流长江后,它失去了踪迹。
作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的危起伟同时也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鲟鱼专家组成员,当年最后一条白鲟就是从他的手中放走,这也成为了他最大的遗憾,他说当时条件的落后造成了保护的遗憾。
此后针对白鲟等珍稀鱼类的监测和保护一直在持续。然而事与愿违,2009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再次确定白鲟为“极危即可能灭绝”。2019年12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危起伟研究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发文指出:预计2005年至2010年时长江白鲟已经灭绝。并且可能早在1993年就已“功能性灭绝”,即自然种群无法进行繁殖活动。而外界普遍认为白鲟灭绝的原因为:白鲟个体大、性成熟晚(雌性6龄以上);生活史跨越空间范围大,涵盖了从金沙江下游至长江入海口约3000千米的江段;并且相对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在长江自然水域中本身种群规模就相对较小;另外,20世纪70年代被商业捕捞,也导致其种群大幅度衰减的原因。
截至目前,人类总共发现27种鲟形目鱼类,其中大部分都被认定为正处于濒危状态。我国长江流域总共生活着三种鲟鱼。除了白鲟之外,还有中华鲟和长江鲟。其中,长江鲟因为未能发现除增殖放流种群外的幼鱼,也被评估为“野外灭绝”。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已经加大了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力度。农业农村部陆续发布了《中华鲟拯救行动计划(2015-2030)》《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2016-2025)》与《长江鲟(达氏鲟)拯救行动计划(20182035)》。计划中对于中华鲟的现状描述是“产卵频率降低、洄游种群数量持续减少、自然种群急剧衰退”,对于长江鲟则是“自然繁殖终止、野生种群基本绝迹、人工群体亟需保护”。
不光是中华鲟这样的旗舰物种受到威胁,专家表示,长江全流域科学考察初步结果显示,已有140种历史上曾报告过的长江鱼类没有现身,大部分是高度濒危物种。在长江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愈加向好的今天,若要这样的悲剧不再重现,需要更多的关注、重视,并采取切实的保护行动。
(实习编辑:周雨潇)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