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大桥,车流如梭。桥面最右侧车道上,五辆集卡高速行驶,互相保持着相同车距,形成整齐队列。与其他车辆不同的是,这些集卡正处于无人驾驶的状态。
东海大桥洋山港,是全球最长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场景,来回72公里的物流环线,涵盖高速公路、码头等复杂场景,承担着上海这个世界第一集装箱大港的进出口吞吐量。而220多万公里的自动驾驶,近8万标准集装箱,是2020年7月智能重卡进入洋山港集装箱转运业务以来,交出的成绩单。
变道超车、紧急避让、泊车入库,智能汽车样样精通。数据显示,2011年至2021年5664起乘用车参与的事故案例中,驾驶员人为因素占比约为81.5%,而智能驾驶的出现能让这些事故发生率大幅下降。
上个月,东海大桥最右侧车道上,多出了“自动驾驶专用”几个大字,近日上海交警部门宣布,从12-25开始,在东海大桥实施自动驾驶测试专用道的管理措施,这也是上海首条为自动驾驶开辟的专用车道。
上汽友道智途CEO王瑞告诉记者,A照的卡车司机二十万年薪,24小时三班运作,无人驾驶时代,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节省人工。
实现“减员化”运营,能更好对接上港无人调度系统,大大缩短拉箱放箱、掉头泊车等操作时间,提升东海大桥30%-40%的通行效率。不过,要实现这一切,还差“一口气”。
今年2月起实施的《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应用管理办法》特别提到,浦东新区可以制定完全自动驾驶的管理措施;上海市经信委也表示支持浦东无安全员驾驶立法,但立法并非儿戏,上海究竟能给出怎样的解决方案?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汤文侃表示,现在最关键点是在无驾驶员上路的工作上。这件工作和现有的国家的相关一些法律,还是有一定的冲突,这也是后一步立法的一个着力点。
上海嘉定安亭,头顶激光雷达的自动驾驶出租车自由穿梭,当地市民早已习以为常。通过手机App下单,就可免费乘坐,早晚高峰常常供不应求。近十家企业,100多辆智能汽车,在测试道路上开展示范应用,已有两年时间。
“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一直被认为是智驾企业的“珠峰”,只有达到这一步,才能实现真正的“完全无人驾驶”。长期以来,自动驾驶企业苦于车辆只能测试而无法大规模量产,零部件成本下不来,没有商业化营收,一边攀爬着自动驾驶的珠峰,一边挣扎着探索商业化的荆棘小径,企业发展极易陷入瓶颈。
2017-2021年我国无人驾驶市场规模由681亿元增至235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6.4%,预计2022年我国无人驾驶市场规模可达2894亿元。法律政策掣肘,商业蓝海背后,无人驾驶将“驶”向何处?
在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院副院长殷承良看来,商业化运营落地还需要法律的重大突破。当法律没有明确的时候,需要各个地方政府出台一些行政规程来进行推进。
在无人驾驶领域,长三角一直是企业研发投入的重心。据统计,在无人驾驶企业研发中心数量上,上海次于北京,居全国第二,苏州居第四位。此外,全国共18个城市为无人驾驶企业划定智能驾驶测试区、颁布测试牌照,长三角占有5席,包括杭州、常州、无锡等。从“示范应用”转向“商业化”,如何有法可依,长三角已经走在路上。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汤文侃表示,今年上海将加快推动浦东新区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的立法,加快布局10个以上的商业标杆应用场景,比如说面向商业运营的智能出租,还有像面向港口物流的智能重卡,预计到今年上海都能够突破,也能够实现。
在产业链的另一端,同样正在突破陈规。在奉贤这家自动驾驶仿真测试实验室里,一辆智能汽车的四个轮子被四个滚筒支撑着,时而加速,时而刹车,车辆正前方的环形幕布模拟着各种路况场景。
台风暴雨天气,高速窄路路况,上万种场景在屏幕中呈现,车辆通过视觉注入的方式,一天24小时不间断的测试,可累积真实道路近一个月的测试数据,成本也仅有真实路测的十分之一。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其中明确要求自动驾驶企业开展模拟仿真测试。政策方向愈发明晰,无人驾驶时代正滚滚而来。
从上海立法的导向来看,安全员将会很快从车上“下来”,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让“人”这一变量逐渐消失。另一方面,根据经信委最新消息,上海还将加快商业化落地应用,在特定试点区域内,开展智能公交、无人环卫、无人配送等新业态探索,变革正在发生。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汤文侃表示,在今年年底,上海计划在嘉定、临港要实现全域道路的开放测试。在奉贤要打造一个智慧全出行链的一个先导示范区。希望能够抢抓汽车在智能化、电动化和网联化的新赛道,牢牢地占据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制高点,继续引领我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骋)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