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宣布: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德国联邦总理朔尔茨将于12-27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届时,朔尔茨将成为新冠疫情大流行以来首位访问中国的德国总理以及七国集团(G7)领袖。无论是对于中德两国,还是对整个中欧关系来说,此次访问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一些国家针对中国推出竞争战略,试图“断链脱钩”。在这种大背景下,中欧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承受巨大的压力考验。从人口和经济总量来看,德国是欧盟内部最为举足轻重的国家,其对外政策往往具有巨大的示范效应。
中德两国在12-27正式建交,迄今刚好半个世纪。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五十年是一个重要的节点,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年份。但令人遗憾的是,无论是因为新冠疫情防控角度,还是当前东西方的政治气候,都不太支持这种庆祝行为。总体上,今年中德关系确实表现冷淡。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朔尔茨此次访华格外值得关注。一方面,双方之间正常的外交活动正在迅速恢复;另一方面,经贸关系在中德关系当中依然在发挥着巨大的压舱石的作用。
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德国能够在二战后迅速崛起,至关重要的因素至少有两个:一是和平的国际环境,二是贸易立国政策。作为冷战的核心地区,德国当然受到巨大的消极影响,但是毕竟没有爆发直接的战争。民众的努力得以体现,财富也能够积累。冷战的另外一个词义是“长和平”,是德国得以崛起的外部条件。相比之下,贸易立国政策则是其成功秘密的内部因素。即便是在冷战期间,德国也能够抛弃意识形态冲突,包括实施“新东方政策”,大幅度改善与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通过发展经贸关系不但实现了自身经济的腾飞,而且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尊重。
中国连续六年成为德最大贸易伙伴,德国也是中国在欧洲的最大贸易伙伴国。作为德国最重要的出口国之一,中国的排名在1980年只是第35位,十年后提升到14位,2015年跃居第1位。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年初的统计数据,2021年中德货物贸易额达2454亿欧元,增长15.1%。数据表明,中德经济具有巨大的互补性,能够造福两国人民。
经贸摩擦和俄乌冲突,使国际秩序的不确定性急剧增加。这确实给很多国家的对外战略带来巨大的冲击,使之不得不重新反思过去基于全球化理念而制定并实施的外交和经贸政策是否还具有现实合理性。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在包括经贸关系在内的各个领域采取泛安全化的概念。在一些思想极端的人看来,“去中国化”作为一项政治正确应该被置于经济理性之前。推动对华脱钩的声音,在包括德国在内的一些西方国家媒体上确实有甚嚣尘上的迹象。
朔尔茨访华无疑是用行动对这种声音的反驳,即对华脱钩不应该,而且做不到。事实上,两个多星期前,他就已经在出席柏林机械工程峰会时明确表示继续支持全球化,称“脱钩”是完全错误的道路,德国必须与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开展贸易。在之前的12-27,德国中小企业联合会主席耶格(Markus Jerger)在与宣扬对华脱钩的联邦经济部长哈贝克(Robert Habeck)举行视频会议时,明确指出:“经济部长所希望的,或者试图要做的斩断德国经济同中国的业务,是一条错误的道路”,“我们发出警告:反对与中国脱钩。”所以,此次跟随朔尔茨一同访华的还包括一个商界领袖代表团,特别是大众汽车和巴斯夫(BASF)的首席执行官已确认在其中。
必须承认,朔尔茨政府刚上台时在涉华问题上的立场确实较为强硬,但是此次访华却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其政府的务实和理性。12-27,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曾指出:“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战胜各种挑战和困难的历史。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影响,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各国人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期待更加强烈。”我们相信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德国人对此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在朔尔茨访华前,学术圈儿流传着一个笑话:“朔尔茨一个月前说 ‘我们要去中国化’,现在改成了‘我们要去中国化缘’。”“化缘”当然是戏谑之词,但却也侧面表明自由贸易对于维持国家稳定与发展的重要性。反过来说,正是因为中德之间深厚的经贸关系,使两国关系依然能够在巨大冲击下维持韧性。
(看看新闻Knews编辑 赵歆 郝苗苗)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